伍贰伍心理
网络“人设”漫谈
编辑:傅凌旖
2023-01-11 15:44:16
浏览量:428
评论:0

“这个世界是一个舞台,我们都是演员。” ——莎士比亚《皆大欢喜》你发现了吗?近年来,随着网络时代的逐渐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吃到了网络流量的红利。仔细观察,你会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一众引人注目的明星网红中存在着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有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足够明确的“人设”。网络上的明星网红们标签化自己,给自己包装“人设”,而“人设”似乎也成为了这些网红明星们出圈的途径。 随着越来越多“人设网红”的出现,“人设”一词流行起来,也引发了大众对于网络上“人设”的广泛讨论。进一步探究,我们会发现,事实上,不只是这些明星利用“人设”吸粉,我们也会通过类似方式提高自己的人际吸引。


第29页-60.PNG


网络“人设”的建立 

不仅是明星有人设,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建立自己的人设,选择将自己更好的一面展现给他人。正如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一书中所提到的:“没有人会不希望在他人面前展现自己最好的一面,只是选择的表演方式与呈现策略有所不同而已”。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都在进行着“印象管理”。印象管理一词最早由戈夫曼提出,是指人们试图通过自我行为的展现,来管理和控制他人对自己形成印象的过程,又称为自我呈现。人们可以通过对别人印象、行为举止的观察来控制自己的行为表现方式,以达到自己建立“人设”的目的。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普及,网络社交以其快速、便捷、廉价等优点,迅速成为人们人际交往的重要方式,我们通常接触的“印象管理”也在逐步蜕变成基于网络环境的“网络印象管理”,即人们在网络上试图通过个人信息的展露来管理和控制他人对自己形成印象的过程。 你是否也有这样的感觉?网络上人人都过着精致的生活:学历高,家境好,相貌优越,性格温良,对网络上的陌生人也抱有善意、彬彬有礼,对生活永远抱有仪式感,似乎把生活中的每件事都打理得不同寻常。而现实生活中见到的人们却似乎并不如网上那般完美。显然,即使是在网络上,人们也在进行着印象管理。



网络印象管理的类别

那么,网络印象管理的具体内涵是什么呢?许多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印象管理进行了不同的分类。综合来看,大多数学者认为印象管理包括积极主动,努力去争取他人对自己的良好印象的行为;也包括消极被动,努力避免他人对自己的不良印象的行为。JonesPittman认为人际互动中存在5种常用的印象管理策略,分别为:讨好、胜任(或自我提升)、恫吓、恳求和榜样。Kane通过实验考察了社交网络中的印象管理策略,发现“讨好”和“自我提升”是个体在社交网络中使用最频繁的两种自我呈现策略,并且“自我提升”比“讨 好”使用次数更多。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两种印象管理策略。


1、讨好 

人们使用讨好策略的目的是希望得到他人的喜欢。使 用这种策略的人们通常会谈论他人积极的事物,或讨论 关于自身稍微消极的事物,并且话语谦虚、亲切、幽 默。如在网上我们会评论他人:“哇!你画画真的好好 看!不像我是个手残,好羡慕!”这种策略对于与他人 建立良好关系、树立自身友善形象有促进作用。 


2、胜任(自我提升) 

运用胜任策略的目的是想让他人对自己形成有能力、 有资格的评价。这种策略的普遍特点是通常与能力、成 就、表现和合格资质等主题有关。例如,在社交平台 上,许多人会晒出自己做的饭菜、绘画、唱歌视频等, 营造自己有能力的形象,以期得到他人的夸赞。 此外,恫吓策略是以拥有权力为目标,典型的特点是 威胁他人,话语中伴有愤怒和潜藏的不愉快,在网络印 象管理中通常在自我描述中运用;恳求策略是希望得到 他人呵护,或表现出无助,该策略的特点是为获得帮 助,自嘲而向他人请求;运用榜样策略的人希望自己被 他人知觉为具有较高道德水平的人,甚至是道德典范。


1673605614166.png


出现网络印象管理的原因

人们为什么要进行网络印象管理?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网络便利条件 

社交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便捷的表达自我的途径,同时提供了广阔的交往空间,为人们提供了更多展示自己、与他人交流的机会。人人都有提升自我认同的心理需求,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想要隐藏自己的缺点是很困难的,因为面对面的接触中我们很难把控信息的流露。而网络社交与面对面交往不同的是,社交网络是现实生活中的社会关系在虚拟世界的延伸,在网络社交中,人们把难以控制的信息流露隔离在屏幕之后,而把希望传递的信息经过精心包装呈现在大众面前。因此,他人看到的更多是人们愿意呈现出来的东西。不仅如此,网络印象管理所带来的正面反馈又进一步加强了人们进行网络印象管理的动机。


2、存在感的满足 

根据王村村的研究,对于性格内向的人来说,他们平时不敢在人们面前表现自己,而社交网络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自我呈现的舞台,给予了人们重新认识彼此的机会,这是人们选择通过社交网络进行自我呈现,展现自己不同于现实的另一面的主要动机。此外,有些内向的人还需要一定的社会存在感来证明自己。他们并不希望得到非常多的关注和赞赏,但是他们又不想容忍被朋友们所孤立和遗忘,所以社会存在感心理会让他们被动地去向社交网络的主流趋势靠拢。他们通过点赞、评论与正常节奏的动态更新,以获得一定的社会存在感。而对于性格较为外向的人来说,他们可能具有比较强烈的表现欲望,渴望能够得到他人的尊重、赞赏与喜欢。但很多时候,这些欲望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现实条件的限制而没有办法轻易实现,社交网络平台则为他们提供了寻求满足的途径。 


3、理想自我的投射 

理想自我是指个体经由理想或为满足内心需要而在意念中建立起来的有关自我的理想化形象。它往往与现实自我有一定的差距,且现实自我很多时候难以达到与理想自我完全相同。这时,人们就有可能选择在网络上构建一个与自己的理想自我相近的形象,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这一点也得到了一些研究的支持:米彦泽通过问卷调查与实践研究发现,人们社交网络中所呈现与建构的自我,往往是人们心中最为理想化的自我。 


4、社会比较 

根据社会认同理论,社会认同是由类化、认同、比较建立的。其中,比较是指人们需要通过社会比较来评价个体和社会的属性,并且总是倾向于达到一种正向的社会认同。也就是说,人们进行社会比较的目的大部分是自我提升。而社交网络使我们能够观察到更多人的生活,这也使得社会比较更容易了。而正如前文提到的,网络上人们呈现出来的“人设”大多十分精致,近乎完美,而我们日复一日接受他人“人设”的刺激,攀比心理促使我们更加卖力地投身于打造我们自己的“人设”的事业中。


第30页-61.png


网络印象管理应当把握的尺度

诚然,网络印象管理有其益处。我们通过自我提升,使他们对自己有更高的评价,从而有利于个体自尊的建立和提高。此外,我们在网络上塑造理想中的自我,也会反过来激励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向理想人设靠拢,实现正循环。研究表明,社交网络中的积极自我呈现和积极情绪以及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过度地进行网络印象管理。 前段时间很火的一个梗:“说到这,我的高傲已经尽数体现了”,原博主就是运用了自我提升策略,但因其运用不当,过度抬高自己,反而引起了人们的反感。因此,使用任何一种印象管理策略都要把握适度原则,切记物极必反。此外,我们也要警惕过度表演而导致的自我迷失。如果我们沉迷于“人设”打造,使得网络上呈现的美化过的自我和现实自我差距过大,不仅人设崩塌时会极大地影响个人信誉,并且还可能使我们沉浸其中,乃至无法接受现实中真正的自我。


福建社会心理服务共建基地

福建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文_傅凌旖


请发表评论
该文章已有0条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
  • 暂无评论内容
更多评论
推荐课程
  • 社会心理服务师培训
    社会心理服务师培训
    讲师:
    播放:161 次
  • 心理急救员培训
    讲师:
    播放:118 次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福建法治报社 - 福建闽社心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闽ICP备05007210号
公司地址:福州市鼓楼区中闽大厦B座12层 服务热线:0591-87870387 网址:www.fjmsx.com

智慧心理云平台

欢迎测评用户登录

看不到验证码?点击重新换一个!
登录则表示您同意遵守《服务协议》

立即注册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