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贰伍心理
青年的合法延缓期: 合理延缓,未来可期
编辑:沈娜真
2022-12-07 13:23:43
浏览量:175
评论:0



18岁的你满怀憧憬进入大学校园,在大学四年时间里,你是否不止一次地问过自己“我是谁?”“我想要做什么?”“这真的是我想要的吗?”这其实是你不断进行自我同一性探索的表现。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寻求内在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能力,自我同一性探索的过程就是不断探索自己未来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的过程。 



什么是青年的合法延缓期?  

精神分析学家、发展心理学家埃里克森(Erik H Erikson)根据人的发展特征将人格发展分为八阶段,分别是:

婴儿期(0~1.5岁)、 儿童早期(1.5~3岁)

学前期(3~6岁)、学龄期(6~12岁)

青年期(12~18岁)、 成年早期(18~25岁)

成年中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上) 

其中,青年期主要任务是建立同一感,防止自我同一性混乱,体验忠实的实现。在青年后期,自我同一性发展将出现停滞以作为进入社会的缓冲。在停滞期间,个体可以进一步探索自我、整合人格。埃里克森将这种缓 冲期称为“合法延缓期(moratorium)”或“心理延缓偿付期(psychological moratorium)”,并呼吁社会应该为青少年提供延缓期并使之更好地发展。既然称之为“合法”亦有其必要性,合法延缓期是青年们能够沉下心来探索自我的过程,如果缺少进行自我探索的缓冲期,面对环境的巨变,个体会出现不适应,严重的将会影响自我发展。不仅如此,延缓期还为青年们提供了试错的机会,在这个时期,他们能够大胆地尝试自己想走的人生道路,而且父母、老师和社会都鼓励、支持并引导这些青年们体验更加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他们就像一个个呱呱坠地的新生儿,面对世界充满好奇,首先要学会用感官去感受世界,触摸世界,实践 才能出真知。18岁刚高中毕业的青年,已是法律层面上的成年人了,大学四年正是社会为青年准备的延缓期。大学生在大学时代仍有不尽义务的特权,在经济上有父母的支持,不直接接触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可以一心埋头于获得知识技能。不同于高中时期繁重的学业压力,大学期间的大学生有大量可支配的时间,有机会对自己的内心世界长时间专注地审视、研究和探索。除了大学提供的高等教育时期,还有政府征兵制、医生实习期、行业的学徒期都是社会为青年在时间上提供的合法延缓,在反映了社会的需要和要求的同时,也为青年达到某些方面的同一性提供了时间。 那么,在合法延缓期的青年们应该怎么做呢?


如何把握合法延缓期?

1、不断试错,寻找人生的方向

我们也曾抱有“他日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的志向,知道需要“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努力,但终是“未敢翻身已碰头”。我们看过太多失败的例子,有人把自己紧紧地锁在象牙塔里,不愿面对社会生活的挑战,大学四年荒废度过,回过头来只有无尽的悔恨。也有人大学期间勤工俭学做过话务员、发过小广告、做过家教甚至还收过废品,虽然这些都和远大的志向搭不上边,但他也是在为成为一个“社会人”做准 备,接触社会,身临其中便是第一步。在一次次的实践中,每一次都是对自我的探索。也许你曾经想成为一名身家过亿的CEO、伸张正义的大律师、日进斗金的销售冠军,或者是为人民服务的社区工作人员,每种职业都需要通过一次次的实践尝试。回首望去也有许多成功“华丽转身”的例子:鲁迅先生弃医从文,毛主席从教书先生转而吹起革命的号角,里根总统从演员行业转而从政。在时代潮流、家庭因素、个人兴趣的多重影响下,职业选择变得多样化,每一种职业的尝试都是一次宝贵的经验,我们不断试错中成长,每次涅都将迎来新生。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遇到挫折和坎坷,那是凤凰涅时所要经历的浴火之痛。

2、不断整合,寻找心灵的归属 

寻找人生方向和心灵归属,前者是权衡利弊得失后的迷茫和焦虑,回答了“我终将去往何处”;后者是自我认同的挣扎与纠结,更是对“我是谁”的不断追问。 关于“青年群体的自我表达和身份认同”有相关研究表明,青年的确出现了认同危机。该实验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豆瓣“985废物引进计划小组”的成员们,并发现成员们在身份认同的三个层面上都存在一定程度的认同危机。一是从曾经的“天子骄子”转为毕业后的普通 人,成员们的“理想自我”,自我同一性都产生了断裂,导致难以实现自我认同;二是在集体身份认同上, 这些青年是接近帕克笔下的“边际人”,游离在“985 学生”和“废物”这两个截然不同的群体之间,却无法融入任何一个群体;三是在社会认同上,成员们由于无法在社会比较对自身进行积极区分,因而出现社会身份认同上的危机。 青年期自我意识成分分化,出现了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两个自我相互斗争又相互融合,“我是谁”这个问题困扰着许多青年,只有极少数的人可以明确地回答这个问题。大多数青年都处在无知迷茫的状态,他们常常会在“丰满的理想”和“骨感的现实”之间来回穿梭,内心一直处在分裂的状态。“我想要诗和远方”但是却要为现实“苟且”,青年们会时常困惑,不解,甚至会怀疑自己,这都是十分正常的。青年们要做的是勇敢地探索,修补自我的“裂痕”,在一次次的修补中完成自我的建立。 成长往往是在不断的“破”与“立”后完成的,破茧新生,每一次心灵的破碎和整合,都是一次巨大的成 长。通过反复的整合,最终你会找到心灵的真正归属之处,到那时你也就能回答“我是谁?”这个问题了。 

3、不断向前,朝着光明的方向 

延缓期的时间说长也长,说短也短,需要我们牢牢把握,在这段时间里,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我,为将来进入社会做准备。当我们站在命运的“十字路口”时,不知该走哪条道,我们或许可以问问自己的内心, 跟随内心的声音。“我想成为巨星”——这是歌手毛不易在毕业后当护士时,在狭小的出租屋里写下的歌词, 那时他也只是一个护士,是喜欢唱歌的那颗心引领他走上舞台,拨动吉他弦,唱出属于他的“巨星时代”。 周国平说过:“一个位置对于自己是否合宜,标准不是看社会有多少人争夺它,眼红它,而应该去问问自己的灵魂和生命,看他们是否真正感到快乐。”当我们选择职业时,不必想太多,不妨跟随直觉“问问自己的灵魂和生命”,在合法延缓期里多多尝试,也许心灵会引领你找到最适合你的位置。 目前已有研究发现,当代年轻人正变得更加勇敢地打破“按部就班”的生活选择,在日渐兴起的社会服务领域开启另类的职业探索。他们立足社会,扎根社群, 尝试确立崭新的实践角色,积极地引入“事业”观念来为其赋予新的意义,并结合自身对个体与社会的思考,创建出另类的专业实践,“斜杠青年”不再只是一个标签,青年们正不断付诸实践。在后疫情时代这一特殊的 时期,也出现了许多新兴的职业,诸如“网络教育”、“家居收纳”“宠物殡葬”“直播带货”等等都为新时代青年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用两个形象的比喻来形容青年。“青年犹如大地上茁壮成长的小树,总有一天会长成参天大树,撑起一 片天。青年又如初升的朝阳,不断积聚着能量,总有一刻会把光和热洒满大地。”或许你还迷茫着、困惑着,但谁 一开始还不是小草一株?谁一开始就能万丈光芒?牢牢把握住延缓期这一黄金时间,不断完善自己,你终将长成参 天大树,终将散发最耀眼、最温暖的光芒。 所以,青年们不必自怨自艾,也不可自暴自弃,要相信处在合法延缓期的青年是有无限潜力的,只要再给他们一点点时间,延缓等待!他们在完成自我探索后一定能交给自己,交给社会一个满意的答卷。

福建社会心理服务共建基地

福建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文_沈娜真

请发表评论
该文章已有0条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
  • 暂无评论内容
更多评论
推荐课程
  • 社会心理服务师培训
    社会心理服务师培训
    讲师:
    播放:172 次
  • 心理急救员培训
    讲师:
    播放:134 次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福建法治报社 - 福建闽社心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闽ICP备05007210号
公司地址:福州市鼓楼区中闽大厦B座12层 服务热线:0591-87870387 网址:www.fjmsx.com

智慧心理云平台

欢迎测评用户登录

看不到验证码?点击重新换一个!
登录则表示您同意遵守《服务协议》

立即注册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