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贰伍心理
工作的热情不再? 你可能已经陷入了职业倦怠
编辑:王菲
2023-01-03 16:44:54
浏览量:307
评论:0



还记得刚开始工作的时候,你信心满满、斗志昂扬。然而随着时间的推进, 你开始觉得力不从心、疲惫不堪,还没工作多久就觉得身心俱疲,难以提起对工作的兴趣,只想赶紧休息,失去了工作的斗志。当你出现以上的行为的时候,你的事业很可能正面临着一个巨大的危机——职业倦怠。那么职业倦怠是什么呢?我们又要如何化解呢?


 

职业倦怠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最早由Freudenberger于1974年提出,他认为职业倦怠是一种最容易在助人行业中出现的情绪性耗竭的症状。随后,Maslach等人把对工作上长期的情绪及人 际应激源做出反应而产生的心理综合症称为职业倦怠。 一般认为,职业倦怠是个体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个体伴随于长时期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职业倦怠一般表现在三个方面:情感衰竭,指没有活力,没有工作热情,感到自己的感情处于极度疲劳的状态。它被发现为 职业倦怠的核心纬度,并具有最明显的症状表现;去人格化,指刻意在自身和工作对象间保持距离,对工作对象和环境采取冷漠、忽视的态度,对工作敷衍了事,个 人发展停滞,行为怪癖,提出调度申请等。无力感或低个人成就感,指倾向于消极地评价自己,并伴有工作能力体验和成就体验的下降,认为工作不但不能发挥自身才能,而且是枯燥无味的繁琐事务。 

什么是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的人对自己的工作失去了兴趣。产生了职业倦怠的员工在工作中缺乏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敷衍了事、得过且过,甚至有人会想另谋他职。除了对工作不感兴趣之外,他们在人际交往方面同样表现出了与平时 不同的态度。职业倦怠的人常常会觉得同事之间有太多的竞争和矛盾、客户不好合作,故意刁难,同事难以交流、勾心斗角等等。因此,员工常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对同事和客户的疏离和冷漠,把自己封闭起来,不仅会导致同事之间不能进行良好的交流互动,造成同事的不满,还不利于工作任务的完成,阻碍了工作效率的提升。在生理上,职业倦怠的人容易食欲下降、产生疲劳感、睡眠质量下降等等症状。对员工有重大意义的突发事件引起的压力或长时间的过度压力,也很有可能损害员工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 



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 

MaslachLeiter于1997年提出了职业倦怠的工作匹 配理论。他们认为,员工与工作在以下六方面越不匹配,就越容易出现职业倦怠,包括:工作负荷,如工作过量;控制,控制中的不匹配与职业倦怠中的无力感有 关,通常表明个体对工作中所需的资源没有足够的控制,或者指个体对使用他们认为最有效工作方式上没有足够的权威;报酬,可以指经济报酬,更多的指生活报 酬;社交,比如员工和周围的同事没有积极的联系—— 有可能由于工作把个体隔离或者缺乏社会联系,但同时工作中与他人的冲突影响严重;公平,由工作量或报酬的不公平所引起,评价和升迁的不公平则容易带来情感衰竭;价值观冲突,员工和周围的同事或上司价值观不一致。 同时,要说明职业倦怠的原因,必须要考虑到职业倦怠背后的动机。动机具有激起、调节和维持行为的功能,它的产生和人的需要、兴趣有密切关系。当动机减弱或消失时,被它推动的行为就会相应地减少或消失。 因此人对所从事的工作没有兴趣或缺乏动机,但又不得不从事这项工作时,就会产生厌倦情绪,身心陷入疲惫状态,导致工作绩效降低。随着这种厌倦情绪的进一步加深,就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引起个体的行为动机变化的主要有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在客观因素上,有工作环境、任务难度以及工作前景等因素。一个 好的工作环境、难度适中的工作任务以及一个前景光明的职业可以让人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提升个体的效能感以及工作的自信心和雄心。反之,一个不良的工作环境不利于个体的身体健康,而任务难度过易或过难都不利于个体形成高成就感,前者没有难度会让员工觉得没有挑战性,而后者太难则会让个体产生无力感,降低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在主观因素上,个体的能力和意志力等等因素对职业倦怠有很大影响。一个人的能力决定了他的职业生涯能走多远。如果一个人的能力与其所期望的职业生涯的高度不匹配,那么他就很容易产生落差感,更容易产生不满、倦怠等消极情绪。光有了足够的 能力还不够,他还需要有足够的意志力,才能更好地应对工作中随时可能到来的挑战和遇到的挫折,避免被消极的情绪所裹挟。 

职业倦怠的应对方法 

职业倦怠因工作而起,直接影响到工作准备状态,然后又反作用于工作,导致工作状态恶化,职业倦怠进一步加深。它是一种恶性循环的、对工作具有极强破坏力的因素。因此,如何有效地消除职业倦怠,对于稳定员工队伍、提高工作绩效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快乐工作的“六法全书”是一个很好的解决职业倦怠的办法。具体如下: 

A计划——采取行动:当在原来组织发生问题时, 问自己可以做些什么、自己有什么选择,可以主动和老板沟通发生了什么问题,应该如何解决等。A计划永远是优先的策略,也是改变问题的治本方法,其他都是辅助型的做法。

B计划——调整观念:如果A计划无法解决,应该考虑调整自己的主观思想。有几个策略,例如比下有余的策略,还有一种人就是用乐观到底的策略。

C计划——抒发情绪:可以找朋友把情绪抒发出来,情绪管理就像大禹治水一样,最好能够疏导。

D计划——散心调剂:如果生活上有一些兴趣、嗜好,能够让你暂时转移注意力,这是避开压力很好的辅助策略。 

E计划——发现意义:很多人倦怠是因为工作失去了意义。Ex-istentialism是存在主义的意思,就是你做这个工作的意义是什么。必须好好地问自己,到底自己想要追求的是什么?这个工作对你还有没有意义?如果你连一 点意义都找不到,也许就真的应该考虑换工作了。 

F计划——增强体能:就是强调要充电,饮食、营养、运动以及适当的医药,保持健康的身体。所有的心理健康其实是要以身体健康为基础,一个人假如能够生活作息正常、适当运动,活力充沛,就会跟倦怠状态有 很大不同。 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认清自我价值,掌握自己的优势与不足,预测自己倦怠的征兆,了解自己的主观情绪是否影响了自己的生理和心理变化,有无做好应激的积极准备?有了积极的自我认识,才能正视应激情境的客观存在;才能勇于面对各种现象、准确地对待周围环境中的一 切人和事,有针对性地对自己进行心理控制并尽量与周围环境保持积极的平衡,成为自身行动的主人,从而避免遭受应激给自己带来的生理和心理上的损伤;才能对可预见 的应激,进行自我调整,主动设置缓冲区,提高自己的心理应付水平。因此,只有从自我的阴影中摆脱出来,正确地认识自己及周围环境,才能把变化视为正常的事,不断接受变化的刺激,积极、愉快、主动地迎接生活的挑战, 走出倦怠。


福建社会心理服务共建基地

福建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文_王菲


请发表评论
该文章已有0条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
  • 暂无评论内容
更多评论
推荐课程
  • 社会心理服务师培训
    社会心理服务师培训
    讲师:
    播放:172 次
  • 心理急救员培训
    讲师:
    播放:134 次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福建法治报社 - 福建闽社心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闽ICP备05007210号
公司地址:福州市鼓楼区中闽大厦B座12层 服务热线:0591-87870387 网址:www.fjmsx.com

智慧心理云平台

欢迎测评用户登录

看不到验证码?点击重新换一个!
登录则表示您同意遵守《服务协议》

立即注册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