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贰伍心理
不要让疫情左右你
编辑:刘虹 相晓庆
2022-07-05 17:51:58
浏览量:117
评论:0



从疫情爆发到全球化蔓延,疫情防控也进入了常态化管理,我们面对每日变化的病例数目,情绪和行为可能在我们没有察觉的时候已经悄然无声地发生了一些小变化。


疫情发展变化速度很快,有些成年人易受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的影响,进而表现出一定的认知偏差、异常的行为举止等。在疫情面前,不恰当的情绪管理和行为管理导致其焦虑惶恐,对生活造成困扰,甚至出现严重的异常行为。关于情绪,几乎任何成年人都可能感受到焦虑或恐惧,不同的想法也会带来不同的情绪体验。



那么,你的情绪是否也受到了影响?


(1)鸵鸟心态


有的人认为疫情是无法控制和预测的,他们可能会感到恐惧慌乱,孤立无助,觉得自己面对疫情无能为力,进而选择逃避、孤立,不想与外界接触。这样的表现称为“鸵鸟心态”,它是一种逃避现实的心理。心理学研究发现,现代人面对压力大多会采取回避态度,就像鸵鸟被逼得走投无路时,就把头埋进沙子里。


对于有这种心态的人们,我们应该多普及各种事例让其观察学习,多看有关新闻,增加对疫情知识的了解,增加对抗疫情的信心,减少无助感。


(2)无所谓心态


透过疫情也折射出了另外的情绪现象,一部分人在面对持久疫情带来的生命伤害和财产损失时会产生漠然和不以为然。似乎只要不涉及到自己的利益,周遭的一切都与自己无关,这体现出当代人内心的空虚感和无力感,缺少一种悲天悯人的人文关怀和共情能力,缺乏对人生和生命的深刻领悟。这种“心灵空虚、情感匮乏、意志麻木”的外在表现,与马尔库塞所描述的“作为一种工具、一种物而存在,是奴役状态的纯粹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似的,生活在其中的人就成了“丧失了自由和创造力”的单向度的人。这样可能会成为韦伯说的“没有心肝的专家”,没有鲜活的生命力量。


这种心态就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在疫情面前我们不应对近在眼前的死亡与伤痛无动于衷。公众有责任遵守规则,尽力保护每个人的健康,我们也要以积极的情绪状态来面对疫情,共渡难关。


(3)恐慌心态


疫情发展到现在,我们每天都会收到大量各种各样的防疫、战疫信息。随着确诊人数和疑似病例的不断攀升,难免会让人感到慌乱,很多人会担心自己的健康问题,一些感染源不明的新冠病毒肺炎案例的出现,人们难免形成紧张甚至恐慌的心理状态。恐慌可能会让一些人出现行为上的强迫症状,比如,勤洗手原本是用来保护自己的良好习惯,但极度紧张地反复洗手确认,甚至一天几十次几百次,无法控制自己的这种生理性行为就变成强迫行为了。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要注意的是关注信息时多关注正面、权威的信息。这样才能更好地缓解我们的惶恐,而不是加剧不安、盲目行动。放松心态,做好日常相应的消毒,做好相应的防护,合理饮食,提高自己的免疫力。


(4)愤怒心态


有的人认为疫情本来是可以避免的,这部分人更可能有被侵犯和背叛而愤怒的感觉,他们认为是人类的贪婪破坏了整个社会的秩序和健康,所以才造成了现在的局面。当出乎意料的事件发生时,人们容易变得愤怒,人们之所以会愤怒,和自身趋利避害的动机有关,愤怒向外表达,是因为这些行为既浪费社会资源,扰乱社会治理秩序,又缺乏社会责任感,拿自己和别人生命开玩笑;愤怒向内表达,是因为这些行为可能会增加无数未知感染者、感染概率和自身防控的难度,往最差的后果推测,当感染人数陡增,而自己被感染,可能缺乏救治资源。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要及时察觉自己的情绪从而做出调整,不要过度陷入不良情绪中,获取信息时我们不仅要注意是否是权威发布的,更要注意发布的内容,减少被不良情绪卷入的几率。


(5)患病者心态


还有的人可能会出现疑心病,过于敏感紧张,对自己的一些正常身体变化产生担心,甚至将普通感冒看作是患病的表现,担心自己是否已经被感染,他们会认为“人世凶险”,生命过于脆弱,不堪一击。平日里生个小病从来都觉得没事,疫情期间在家只要有个头疼脑热、咳嗽腹泻,便会怀疑自己是不是感染了。本来三两日就能好的病,能拖上十天半个月才好。民众一直处于风险环境中,通常会采取一定行为来缓解内心压力,佩戴口罩、勤洗手、做好防护,从而在面对疫情风险时增加掌控感,减少不适当行为。除了上面的消极心态,还有积极心态的体现。


(6)信任


那些参加过抗击疫情相关工作的受访者,他们对自己应对疫情的能力表现出更大的信心,这可能是得益于其在抗击疫情过程中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再加之,中国当前已有超过12亿人完成新冠疫苗的全程接种,基本建立了“群体免疫屏障”,相信我们能够更加从容地应对疫情。


不难看出,当我们对疫情的风险认知熟悉程度越高,越容易产生积极的应对方式。通过相关信息来增加对疫情的正确认知,就可能会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来降低疫情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那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做出改变呢?

在认知层面,正视疫情,构建接纳的心态


疫情已经发生,我们只有面对和正视它才能解决问题,因此我们要调整心态,接纳它。“接纳”是新一代认知行为疗法“接纳与承诺疗法(AcceptanceandCommitmentTherapy,简称ACT)”的核心概念,它不仅仅只是容忍,而是对此时此刻经验的一种积极而非评判性的容纳,即为痛苦的感受、冲动和情绪让出空间,不去抗拒、控制和逃避它们,将其作为客体去观察。接纳现实,就是允许我们的想法和感受按照它们本来的样子存在,不管它们是愉快的还是痛苦的,对它们开放,给它们腾出空间。只有拥有接纳现实的心态,我们才有下一步的“承诺行动”,从我做起,做好自我防护。这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预防也是很好的方法。构建接纳心态,戴口罩、勤洗手、减少出行,做好切断病毒传播途径的工作;规律作息、适度运动,提高自身免疫力。用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科学的操作方法为自己的健康加一层保护罩,增加我们应对疫情的能力。



在情绪调控层面,积极赋能,保持阳光的心态。


根据Fredrickson积极心理学的拓延—构建(Broaden-and-build)理论,某些离散的积极情绪,包括高兴、兴趣、满足、自豪和爱,都有拓延人们瞬间的知—行(Thought-action)作用,有助于构建和增加人的个人资源,如增强人的体力、智力、社会协调性等。积极情绪拓延了知—行的个人资源,而消极情绪则减少了这一资源,而且积极情绪有助于消除消极情绪。心态改变了,一切都随之而变。生活是一种选择,你选择什么,你就得到什么。快乐其实是一种心态,你缔造阳光,快乐就光顾你。你可以做一些令自己开心的事情,列出一个清单,去执行它。例如,看一些你平时想看又没有时间看的书和影视作品,玩一些不费脑子的小游戏,抱抱可以慰藉你的物体,泡泡热水澡,在网上与人聊天,适当运动,做深呼吸等。

总之,用积极情绪武装自己,保持阳光心态,让自己开心快乐起来。


在行为层面,全国一盘棋,树立服从的意识。


为了打赢这场抗疫战,必须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作为普通民众,要调整心态,在这场应对疫情的全民战争中响应国家号召,人人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我们才能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在疫情持久战的期间,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遏制疫情蔓延势头,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众志成城抗疫情,同舟共济度时艰。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提升了社会公众对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和对相关知识的需求,研究表明,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能够帮助公众增强防范风险的意识和有效应对危机的能力。因此,加强公众的心理科普是提高心理调适能力的前提。公众掌握了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就能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克服消极情绪,采取恰当的应对措施。


疫情下公众的心理和行为发生了很多变化,全民抗疫铸就着伟大的团结精神,这次疫情中的每一份付出都会被社会、群众和历史铭记。通过加强群体文化认同和心理共识,我们用积极的心态反馈社会,传递社会温暖和力量。也许人类同病毒的这场博弈还要持续很长时间,但我国在抗击疫情过程中的行动力和决心,以及所展现出的中国速度、中国规模、中国效率,给了民众强大的战役信心。



福建社会心理服务共建基地

福建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_刘虹 相晓庆


请发表评论
该文章已有0条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
  • 暂无评论内容
更多评论
推荐课程
  • 社会心理服务师培训
    社会心理服务师培训
    讲师:
    播放:172 次
  • 心理急救员培训
    讲师:
    播放:134 次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福建法治报社 - 福建闽社心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闽ICP备05007210号
公司地址:福州市鼓楼区中闽大厦B座12层 服务热线:0591-87870387 网址:www.fjmsx.com

智慧心理云平台

欢迎测评用户登录

看不到验证码?点击重新换一个!
登录则表示您同意遵守《服务协议》

立即注册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