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沟通的重要性
青少年阶段是个体由不成熟的童年期向成熟的成人期过渡的重要阶段,需要得到外界的支持以更好地完成发展任务,其 中不可或缺的是家长的支持。林崇德指出,良好的亲子沟通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但在这一时期,亲子沟通的质量却不尽人意。进入青春期以后,孩子们在情绪、认知和行为上的快速变化,给亲子沟通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若家长没有 做出相应调整,做到有效的亲子沟通,极易出现亲子冲突。
《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2018)》指出,中国学生的家长普遍存在焦虑情绪,其中,中学生家长焦虑的原因更多 来源于亲子间的沟通问题。可见,青少年家长急需进行关于亲子沟通主题的学习。
那么,常见的沟通问题有哪些?青少年家长应该如何与孩 子进行沟通呢?
常见的沟通问题
沟通的情感
亲子沟通的过程是家长与子女之间进行信息、情感交流的过程。与孩子交流,表面是信息交换的过程,深层是情感流动的过 程。若在沟通过程中,缺少情感的交流,或者产生过多负面的情感,亲子沟通难以达成信息的交流,甚至会产生很多误会,导致亲子关系上的冲突和疏远。因而,沟通的情感是影响沟通效果的重要因素。
沟通的内容
《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2018)》显示,21.2%的八年级学生认为家长从不或几乎不和自己沟通学校或班级的事情;19%的八年级学生认为家长从不或几乎不和自己谈论工作或生活中发生的事情;34.8%的八年级学生认为家长从不或几乎不和自己沟通电视或电影相关的内容。这表明,青春期家长在亲子沟通内容上存在一些局限,制约了亲子沟通的丰富性和生动性。
沟通的方式
《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2018)》显示,8.2%的八 年级学生认为家长对自己提出的问题从不认真回答;9.9%的八 年级学生认为家长常常打断自己,从不认真听自己把话说完; 14.4%的八年级学生认为当自己和家长在某些事情上有不同的 想法时,家长从不允许自己表达与之不同的意见和观点; 18.8%的八年级学生认为当自己不愿意做家长要求的事情时, 家长从不会和自己说明具体的原因和理由。由此可见,青春期 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存在很多沟通方式的不足,导致孩子对家 长存在消极认知,认为家长不尊重自己,给亲子关系带来了消 极的影响。
正确的沟通理念
家长是第一责任人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家庭是人 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 生第一课,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中华人民共和国 家庭教育促进法》第十四条指出: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树 立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承担对 未成年人进行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用正确思想、方法和行为 教育未成年人养成良好思想和品行。可见,家长是孩子学习的 重要榜样,家长有责任和义务学习如何更有效地开展亲子沟通 以促进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家长要充分意识到自身在家庭教 育中的主体责任,调节不良的沟通情绪,改变无效的沟通方 式,丰富沟通的内容,以达成更有效的亲子沟通。
沟通是双向互动的过程
很多家长对亲子沟通的过程和目的存在一些不正确的认 识,有些家长以为和孩子说很多话就是沟通;有些家长认为沟 通的目的是让孩子听自己的话,按照自己说的做。但往往事与 愿违,在沟通中产生挫败感。Epstein等人提出:亲子沟通是 家长与子女通过信息、观点、情感或态度的交流,达到增强情 感联系或解决问题等目的的过程。可见,亲子沟通是家长与子 女双向互动的过程,其目的在于增进情感联结或者解决问题。 家长要意识到亲子沟通不是单向的过程,要尊重孩子的独立 性。 美国著名的家庭治疗师维琴尼亚·萨提亚提出的冰山理论 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孩子内心过程的框架,帮助我们更好地 理解孩子的独立性。萨提亚以冰山隐喻个人的内在系统,认为 个体面对外部事物时会有系列反应,其中外在行为表现是比较 容易被外界感知到的,如同冰山在水面上的部分;大部分的反 应不易被外界察觉,如同冰山隐藏在水面下不为外部所见的部 分,包括应对方式、感受、观点、期待和渴望等部分(图1所示),各部分互相作用,互相影响。 理解和尊重孩子的独立性指的是,家长要意识到孩子是独 立于自己的冰山,拥有丰富的内在心理过程。很多家长对孩 子的了解更多局限在行为层面,与孩子的沟通常常围绕孩子 的外显行为展开,而忽略孩子的内在发展。冰山理论告诉我 们,外在的行为是很小的部分,其背后还有巨大的内在历程 家长在沟通过程中,可以从冰山的各个层面进行沟通:共情 孩子的感受、澄清孩子的想法、好奇孩子的期待、理解孩子 的渴望,看见孩子是与自己不同的独立个体,从而让孩子感 受到家长的尊重,实现更深度的互动交流。
温和坚定的沟通态度
美国心理学家科胡特提倡温和而坚定的态度,指的是在与 孩子沟通的过程中要清晰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不因孩子的某些 行为或语言而情绪失控,能保持一种温和而中正的情绪状态。 要实现温和坚定的沟通态度家长需要提升对自身强烈负面情绪 的掌控能力。Taylor认为:情绪是触发器,90 秒就可以全部流 完。那就意味着,当人们感受到愤怒的时候,如果什么都不 做,愤怒会在90秒内得到缓解。而在现实生活中,当孩子的某 些行为和语言给家长带来沟通压力的时候,很多家长常常等不 及90秒就开始进行沟通,这时的沟通方法又常常是无效的,比 如指责、恐吓、威胁等等。因而,家长在沟通中产生负面情绪 的时候,要学会等待90秒,等强烈的负面情绪有所缓解后,再 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沟通,比如等待适合的沟通时机、改变沟 通的方式、换种沟通的语言等等。
有效沟通的技巧
减少不良的沟通方式
心理学上将由于刺激过多或者作用时间太多而引起逆反心 理的现象,叫做超限效应,来源于马克·吐温的故事。他在听 牧师演讲的时候,最初感觉牧师讲得好,打算捐款;10分钟 后,牧师还没讲完,他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些零钱;又过了10 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决定不捐了。在牧师终于结束演讲 开始募捐时,过于气愤的马克.吐温不仅分文未捐,还从盘子里 偷了2元钱。超限效应告诉我们,啰嗦是种无效的沟通方式, 容易带来负面消极的情绪,产生逆反行为。在现实生活中,家 长还常常使用指责、谩骂、恐吓、威胁等不良的沟通方式,这 些方式会导致孩子产生愤怒、委屈、难过等消极情绪,极大地 影响沟通的质量。因而,家长要审视自己的沟通方式,尽量减 少不良沟通方式的使用频率。
倾听孩子
学习倾听孩子是亲子沟通中一项有效的技巧。周女士的案 例呈现了她如何通过倾听孩子的方式达成亲子沟通的情感交 流。周女士答应女儿周六晚上去吃自助餐。周六中午睡完午 觉,她就喊女儿赶快去写作业,但叫了好几次,女儿都没动。 周女士很生气地说:“赶快去写,如果5点前没有写完,晚上 不会带你去吃自助餐了。过了5点,我就在家煮晚饭了。”女 儿终于去写了,气呼呼的,心不甘情不愿的,遇到不会的题目 就很生气地问:“这题怎么做?”周女士坐在女儿身边跟她一 起分析,女儿还在生气,甚至开始用手来打周女士,以表达愤 怒。周女士被她一打,一下子非常生气。但同时,她心中有所 觉察,等待了一些时间,等情绪慢慢平稳下来后,问女儿:“你 为什么打妈妈?”女儿很生气地用鼻孔哼气。周女士继续说:“你打妈妈,是因为你很生气?”女儿用很大的音量说:“你 答应带我去吃自助餐,现在又说要先把作业做完。”周女士接 着说:“你生气是因为妈妈本来答应带你去吃自助餐,现在却 用完成作业来威胁你?”周女士这样一说,女儿马上委屈得眼 泪吧嗒吧嗒地流下来说:“你说话不算话,你说好晚上带我去 吃自助餐,又没有说要写完作业,现在却说要去煮晚饭了。” 周女士又接着说:“你希望妈妈能说话算话,不要把两件事情 掺和一起,是吗?”“是的!”那一刻,女儿深深觉得妈妈理 解她了! 在周女士的案例中,周女士因为女儿没有及时写作业而产 生愤怒情绪,运用威胁的方式与女儿进行沟通,导致沟通上的 困难。周女士及时调整了自己的情绪,倾听了孩子的情绪、想 法和期待,最终达成了情感的交流。在倾听孩子的过程中,周 女士使用“你打妈妈,是因为你很生气”、“你生气是因为妈 妈本来答应带你去吃自助餐,现在却说去煮晚饭了”、“你希 望妈妈能说话算话”等语言表达对孩子的倾听,缓解了亲子沟 通的负面情绪,达成了较好的沟通效果。因而,家长在与青春 期孩子沟通的时候,要学习少说话,从孩子的情绪、观点、期 待、需要等冰山的不同层面倾听孩子。
表达自己
在周女士的案例中,女儿用手来打周女士,表达她的愤怒,周女士被她一打,一下子非常生气。显然,青春期孩子用打人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是不对的。这个时候,周女士感觉到非常生气,她需要通过沟通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想法,她可以这么说:“孩子,你打人的行为让我觉得很愤怒,妈妈希 望你能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想法,这样我才能更好地理 解你。”这样的表达方式称为“我信息”,指的是用“我”开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想法和期待等信息,这样的表达方式可以帮助孩子清晰地了解家长的内在发生,达成更好的沟通 效果。 青春期亲子沟通的问题是普遍存在的,在面对亲子沟通的 困难时,家长要意识到自己是构建良好亲子关系的第一责任 人,此外,要善于从已有的经验中总结反思,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和独特性,稳定自己的情绪,丰富沟通的内容,善用有效的沟通方式,在沟通中增进彼此的情感联结,与孩子共同面对、 解决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终实现有效的亲子沟通。
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文_叶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