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贰伍心理
“情窦初开”≠早恋——家庭教育之青春期的异性交往
编辑:张媛婷
2022-07-01 00:20:31
浏览量:116
评论:0


【家庭教育问答】

青春期孩子:“爸爸妈妈,我好像喜欢上我们班一个男孩子了。”

普通父母:“小小年纪,不好好学习,还早恋!”

高情商父母:“那这个男孩子身上一定有很吸引你的品质吧!”

 

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对异性便产生了与儿童时期不一样的情感,而这种情感,我们常会用“情窦初开”来形容,指少男少女之间的爱情萌动。但孩子的这种青春萌动,常常会引发父母们的担忧。父母如果处理不好,不仅会激化孩子的行为,甚至会引发家庭矛盾,严重影响亲子关系。那么,父母应该如何看待青春期孩子的“情窦初开”,并进行有效的应对呢?


一、“情窦初开”——青春期孩子的正常表现

“情窦初开”一定等同于早恋吗?其实,早恋是一个相对模糊的概念,指的是青少年的一种性冲动,也是他们满足性需要的一种方式,是个体在这一人生阶段产生的一种不成熟但却很正常的感情,是18岁以前青少年与异性交往所产生的一对一的以情感为主导的恋爱关系。而“情窦初开”、“喜欢”、“暗恋”等都不属于早恋的范畴当中,它们只是青春期孩子存在的一种正常不过的心理,与青春期孩子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密切相关。


(一)“情窦初开”的生理因素

十一二岁到十七八岁这一阶段为青春期,指儿童期向成人期的过渡时期,即个体生涯的中学时期,也称为“发身期”。这一阶段孩子的生理进入了发育的“第二加速期”,具体表现为:

1.身体外形的变化

主要体现在身高增长、体重增加以及第二性征的出现。在生长激素的作用下,青春期孩子的身高迅速增长;由于身高的增长及肌肉发育的加快,青春期孩子的体重也随之增长。而第二性征是青少年身体外形变化的重要标志,是性发育的外部表现。在性激素的影响下,男孩出现声音变粗、长出胡须等变化,女生则是声音变高,胸围变大等。随着第二性征的出现,青少年开始从童年的中性状态进入到两性分化的状态。


2.生理机能的变化

主要体现在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一是脑重量和脑容积的增加,接近成人水平;二是神经系统的结构与成人无异;三是兴奋与抑制的平衡,在青春期前期兴奋与抑制的平衡仍在发展,到青春期后期兴奋与抑制能够协调一致。


3.性器官与性功能的成熟

随着青春期的到来,性激素发生作用,性器官及性功能逐渐成熟。这一成熟称为“性成熟”,在孩子的心理发展上起着重要作用,主要体现为对性器官和性机能的好奇,以及逐渐产生的性意识。



(二)“情窦初开”的心理因素

既然人的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是密切联系,那么这一时期的心理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与“情窦初开”息息相关的心理发展便是个体自我意识增强以及性心理的发展。


1.自我意识增强

小学时期的孩子更多关注于客观世界,而进入青春期后,由于身体外形的急剧变化使其产生了成人感,将他们的思想从客观世界拉入到了主观世界,从而导致他们自我意识出现了再一次的“飞跃”,因此在心理上他们希望能尽快地“像成人一样”,摆脱儿童时期的稚嫩,希望自己可以摆脱成人的束缚,能够独立自主地处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甚至在生活中,他们会尝试着模仿成人的行为,例如抽烟、喝酒等,也会希望像成人一样去追求异性、恋爱和结婚。


2.性心理的发展

青春期孩子在性器官与性功能上逐渐成熟,这一成熟也促使他们出现了异性意识。青春期阶段的孩子处在性心理发展的第二阶段——爱慕期,他们从过去对异性的疏远渐渐过渡到了对异性的爱慕,对异性的感受强烈。例如,对异性好奇,想要了解性相关的知识,关注异性不同于自己的部分;想要接近异性,与异性成为朋友,从而会做出一些举动来吸引异性对自己的关注;对异性的感情具有隐蔽性,他们通常会选择以眉目传情或寻求异性帮助等形式与异性接触或者是表达自己对异性的兴趣。

可见,青春期孩子“情窦初开”与其身心发展是密切相关的,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表现。


二、“情窦初开”为何会让父母担忧?


(一)青春期孩子身心发展的不同步

生理与心理通常都是处于互相协调且平衡的状态之下,但在这个时期,青春期孩子的身心处于一种非平衡状态,这种非平衡状态便对青春期个体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冲击,例如内心产生成人感,而负责计划、调控制人心理活动的前额叶却尚未成熟;又或者是青春期孩子对自己的极速发育感到陌生,从而出现诸多心理紊乱等,加之社会成熟度也不够,因此他们在正确认识和处理两性关系上存在问题,易将“情窦初开”的心理发展为早恋。


(二)父母对“情窦初开”认识不恰当

孩子对异性的态度不论是欣赏、喜欢还是暗恋,在大部分的父母眼里,这些都等同于早恋,并认为早恋一定会影响学习,因此他们无法接受孩子对异性的“情窦初开”,甚至会为了杜绝“早恋”现象而不允许孩子与异性进行正常的交往。然而,他们这样的态度反而容易促使孩子们出现“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即当孩子的“情窦初开”被严厉打击时,为了反对这种打击,反而激发了他们故意追求对方或谈恋爱的想法和行为。


三、如何应对“情窦初开”,成为高情商父母


(一)合理认识青春期孩子的异性交往

父母们需要科学认识孩子在青春期的这一时段,由于性意识的萌动,因此他们会出现渴望接近异性的现象,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并且,在个体社会化的进程中,孩子们需要度过一次“断乳期”,而与异性交往便是“断乳”的方法之一,它可以让个体避免产生恋父或恋母情结。当然,父母也可以通过回忆自己在青春期时对异性的感觉,以理解孩子的“情窦初开”,其实就是一件小事。


(二)科学进行青春期孩子的性教育

在中国,“性”是令人难以启齿的一件事,因此作为父母,对于“性”常常是避而不谈的,这会让本就对性充满好奇的青春期孩子有了更大的好奇而想去一探究竟。因此,家长应对青春期孩子进行恰当的性教育:首先,父母可以就孩子出现的第二性征与孩子探讨其出现的过程和意义,并普及青春期生理卫生知识;其次,可以陪伴孩子一起观看以性教育为题材的电影、纪录片,或阅读相关书籍,并以坦诚的态度回答孩子的疑问;最后,鼓励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拒绝过早、非自愿的性行为。


(三)正确引导青春期孩子对异性的喜欢

父母可以告诉孩子,“喜欢”实际上是受到了心仪对象身上的某一品质或多个品质的吸引,因此是一件正常的事情。并且如果孩子的心仪对象是一个优秀的人,可以趁机引导孩子,跟心仪对象一起进步、共同努力,成为学习上的伙伴。如果孩子因为暗恋或喜欢而导致近期出现了学习成绩下滑的情况,父母也不要着急指责孩子,而应该是跟孩子一起分析学习成绩下滑的原因,商讨对策,与孩子“并肩作战”。


(四)科学指导青春期孩子的异性交往

科学的异性交往是指两性之间的交往是适度且自然的。适度主要指的是与异性之间的交往方式和尺度要在合适的范围内,与异性交往过程中不能让对方留有幻想或造成不必要的误会。自然主要指在与异性的交往过程中要做到言谈举止落落大方,不冲动、不夸张及不矫揉造作。引导孩子在与异性交往时,应光明正大、坦坦荡荡地和对方交往;强调与异性交往过程中要以尊重为前提,以及要避免亲密过度,不涉及敏感问题,以免引起他人误会。

(五)面对早恋“疏而不堵”

如果孩子对心仪对象的喜欢逐渐发展为恋爱关系并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或生活时,父母也不要着急,可以尝试:


1.以“非暴力沟通”形式进行劝说

这个劝说的过程中可以采取非暴力沟通四部曲的方式,即观察-感受-需要-请求,例如:孩子,爸爸妈妈看你最近好像跟一个男孩子走的很近,你常常会因为这个男孩子而分神或是闷闷不乐(观察),因此爸爸妈妈对你的状态感到担忧害怕(感受),因为很希望我的宝贝可以是快乐、安全的,希望你可以不影响到学习(需要),所以爸爸妈妈想跟你商量一下怎么样能做到我们安心你也开心(请求)。


2.劝说之后需协商

在“非暴力沟通”四部曲的劝说之后,父母需要对这一问题进行协商,找出解决办法,同时要强调孩子要保护好自己,如果遇到问题父母会是他们最坚强的依靠,给予孩子心理支持。


3.成为孩子恋爱的“军师”,找准“受不住”的时机。

抱着“吃瓜”的态度,去了解两人之间的关系进展,找准孩子在恋爱关系中“承受不住”的恋爱阶段,在这一时机里面将孩子从这段关系中带出来。

“情窦初开”其实没有那么令人担忧且害怕,它不过是孩子青春期的必有感受,从积极角度来看,它意味着一个人的成长。因此,父母应积极看待孩子的“情窦初开”,并进行合理的引导和科学的指导,让孩子的“青春之花”,能够开得灿烂且阳光。

福建社会心理服务共建基地

福建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文_张媛婷



请发表评论
该文章已有0条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
  • 暂无评论内容
更多评论
推荐课程
  • 社会心理服务师培训
    社会心理服务师培训
    讲师:
    播放:161 次
  • 心理急救员培训
    讲师:
    播放:118 次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福建法治报社 - 福建闽社心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闽ICP备05007210号
公司地址:福州市鼓楼区中闽大厦B座12层 服务热线:0591-87870387 网址:www.fjmsx.com

智慧心理云平台

欢迎测评用户登录

看不到验证码?点击重新换一个!
登录则表示您同意遵守《服务协议》

立即注册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