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贰伍心理
士不可以不弘毅——坚毅,方能成就未来
编辑:田书琴
2022-07-01 00:20:57
浏览量:66
评论:0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句俗语高度凝练了每一位家长对于自家孩子能够在学业和事业上有所成就的殷切希望。说到成就,我们每一个人都好奇别人的成功之道,对“别人家的小孩”养成记兴致盎然。我们不断追寻,每一个成功案例背后的秘诀究竟是什么:是天才般的禀赋,还是独一无二的运气?是氪金玩家的雄厚物质基础,还是经典的一万小时定律?古有“愚公移山”不怕困难、顽强斗争,终得事业成功的久远神话;今有“奇迹校长”张桂梅至真至诚、日复一日,终使无数女孩梦想飞出大山的当代传奇。这些故事其实早已告诉了我们“成功学”背后的答案——坚毅。而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AngelaDuckworth《坚毅:释放激情与坚持的力量》书中,作者基于大量详实的研究数据,系统地给出了她的结论:一个人的成败,很大程度取决于是否具备坚毅的品质。那么坚毅究竟是什么,它作为一种心理品质如何促进学生的成就与心理健康,我们又该从哪些角度出发培养自身的坚毅品质呢?



什么是坚毅?


2013年,AngelaDuckworth在TED演讲中分享了她的经历和研究坚毅力的初衷:在当老师的工作经历中,她发现智商和孩子的能力表现并不是正相关的。为了探究影响孩子轻松高效学习的因素,她回到大学开始攻读心理学硕士学位。Angela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在这些研究中她提出的问题是“谁是成功者,为什么他们会成功?”她和她的团队前往美国西点军校,试图预测哪些学员能够耐得住军队的训练,哪些人会被淘汰出局;他们观摩全国拼字比赛,试着预测哪些孩子能够突破重围挺进决赛;他们研究在恶劣环境下工作的新手教师,询问他们哪些老师会在学年结束后继续留下任教,以及他们之中谁能最快地提升学生成绩;他们也走进私人企业,询问哪些销售人员能够赚钱最多。在以上形形色色的不同情境下,有一种共同的性格特征凸显了出来,这项特征在很大程度上预测了成功。它不是高超的社交能力,不是出众的外形条件,也不是超群的IQ分数,它是坚毅品质。坚毅是对长远目标的激情和坚持,向着长期的目标,坚持自己的激情,即便历经失败挫折依然能够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


结束了上述不同情境下的探索,Angela将坚毅研究拓展到了学校课堂。在芝加哥公立中学,她对上千名初中生进行了坚毅问卷调查,在一年后观测学生的毕业情况。结果发现,更具坚毅的学生在毕业概率上具有绝对优势。这一结果启示了我们,坚毅作为一种心理品质对于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意义。


回到我们关于天赋和成就的讨论,研究者列出了以下两个方程式来解释天赋是如何转化为成就的。


坚毅指数量表


看到这张图,你或许会说,这不就是让人傻傻地努力吗?这和早些年的成功学鸡汤有什么区别呢?在心理学家的研究中发现,努力只是坚毅的一部分,真正的坚毅需要你通过行动表现出你想完成目标的决心,并且愿意对这个目标保持忠诚;其次是要做我们所爱的事,不只是昙花一现地陷入所爱,而是要细水长流地持续去爱。一言蔽之,坚毅=激情+坚持。


为了对坚毅进行量化描述,Angela在对西点军校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开发出了坚毅量表,提出坚毅指数的概念用于描述一个人激情和毅力的强度。一个人的坚毅指数越高,未来取得成就的可能性就越大,反之亦然。


请将以下所有项目的得分加起来,除以10,计算出你的坚毅指数。这个测试的最高得分为5分(异常坚毅),最低得分为1分(一点儿都不坚毅)。坚毅有两个组成部分:激情和毅力,如果你想挖掘得更深入一点儿,不妨计算一下自己在每个部分的单项得分。你的激情得分是你在奇数题上的得分相加,再除以5。你的毅力得分是你在偶数题上的得分相加,再除以5。


研究者也提出,坚毅指数并不是恒定不变的,我们此刻的坚毅指数可能会和我们年轻或者老年时候的坚毅指数有所不同。那么坚毅指数是如何变化的呢?它又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坚毅品格有多少来自基因?


我们每个人或许都有这样一种直觉,有些特质是先天遗传注定的,如身高肤色等;有些特质是后天环境决定的,如语言等。在Angel的书中也提出了“坚毅是更像身高还是更像语言”的疑问。基于过去的研究结果,科学家们坚信,在决定诸如天赋、坚毅等特质时,基因和经验都在发挥作用。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专家一直在进行双生子研究,即研究在同一个家庭,以及在不同家庭中长大的同卵和异卵双胞胎。同卵双胞胎有相同的DNA,而异卵双胞胎,平均而言只有一半的基因是相同的。研究人员根据双胞胎长大后的相似程度,推断出遗传对特质的影响。在坚毅的研究中,伦敦的研究人员给2000多对生活在英国的十几岁的双胞胎做了坚毅指数测试。结果发现,遗传因素在毅力量表中占37%,在激情量表中占20%。这些评估同时考虑了其他人格特质的遗传因素,这意味着坚毅导致的部分差异可以归因于遗传因素,而其他差异则可以归因于经验。


此外,Angela在2007年对坚毅的研究中发现,坚毅与年龄呈显著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阅历的增加和对自我的认识不断深入,个体的坚毅有所提高。过去科学家们的研究发现,随着人生经验的增加,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会变得更加认真、负责、自信、体贴和平静。同样地,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也会变得更加坚毅。由此可见,坚毅比想象中更具可塑性。那我们应该如何变得更坚毅呢?


塑造坚毅品质,我们可以这样做


随着中小学的孩子们逐渐步入高年级阶段,学业难度不断提升,学生因学业胜任力不足而产生的挫败感逐渐显现,消极、厌学、学业无助的情况逐步增多。学生如何克服困难,树立良好的学业品质成了至关重要的问题。通过前人的研究可以发现,高坚毅品质的学生能够更好地面对由学业以及其他问题带来的挫败感和潜在心理问题,实现更加积极健康全面的发展。此外,“双减”政策的实施让教育回归家庭和学校的主战场,学校、家庭、社会三合力,更能发挥出培养学生坚毅品质的独特教育功能。


1.主动培育四种心理品质


想要成为一个高坚毅的人我们需要具备哪些必要的心理品质呢?


首先要有浓厚的兴趣。在每个人的学习与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许多我们不喜欢但是又不得不面对的事,然而我们仍旧需要去探寻它背后的意义,对学习和生活保持迷恋和孩童般的好奇,时刻谨记“我热爱我所做的事”,这将是我们坚毅中激情的来源,更是我们在乌云周围所探索到的浪漫微光。


其次要有明确的目的。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要明确学习是件重要的事,对大多数人而言,没有目的的兴趣是不可能维持一辈子的,将学习和个人兴趣结合,树立自己的个人目标,坚定地告诉自己“我的学习是很重要的,对我和其他人都很重要”。


第三是要有不懈的坚持。最慢的步伐不是跬步,而是徘徊;最快的步伐不是冲刺,而是坚持。所以当我们确定了兴趣和目标后,一定要全身心地投入练习,以达到精通。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天天讲不吝千万言,时时做不惧千万事!


最后是训练自己的成长型思维。成长型思维的人认为能力可以通过努力改变,固定型思维的人则反之。成长型思维也是我们坚持过程中殷切希望的来源,它帮助我们在遇到困难与挫折时奋起直追。有了它,我们便可把挫折与荆棘当作铺满鲜花的原野,拥有一往无前的坚毅品格。


2.坚持一个难事原则


当我们挖掘到自己的激情与兴趣之后如何坚持下去呢?在家庭或个人学习中坚持一个难事原则或许可以为我们指点一二。难事原则有三个要点:


(1)全家每人每一段时间內都可以有一件兴趣挑战,但是必须要有一点难度。所谓有难度,就是需要我们花时间刻意去练习的事。

(2)这件事要由每个人自主选择。我们要做的是对自己有意义感兴趣的事,没有人需要帮我们做决定。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自主探索、自主管理的能力,家长们也要学会共情和理解孩子的情绪与感受,多一些平等深入的家庭互动。正如心理学代表人物维果茨基所言,孩子们深深的“发现”不仅来源于自身的探索,还来自于更多与成人、同伴进行交流的情境之中。

(3)可以退出,但不能放弃。这意味着如果没有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想要坚持,就可以退出这项挑战,但是一旦进入了挑战就不能半途而废,绝不能因为今天心情不好或者表现不佳而放弃挑战。


3.拓展坚毅训练场


近年来青少年自杀率一度飙升,尤其是疫情以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成了大众关注的焦点。家长和社会都开始思考:如何培养孩子的坚毅力、抗挫力?如何让孩子更专注、更有激情地去学习和成长?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方式就是课外活动和素质拓展。


“双减”政策将青少年和家长从应接不暇的课外辅导班中解放出来,从没完没了的作业和考试中解放出来,使得家长有精力,孩子有时间去专注课外活动。社会组织机构可以此为契机开展坚毅品质游学营、户外运动俱乐部等,让孩子在户外活动中提升运动能力,强身健体,学会持之以恒,培养独立的品格和坚毅力。开展“凝心聚力,坚毅前行”素质拓展活动,以定向越野为活动挑战,在实践体验中让孩子们切实感受到明确目标、坚韧耐力、强大自信的力量。除了社会组织,家长也可以在家庭中让学生承担一定量的具体事务,培养孩子们的责任心和适应未来学习生活的必备品质。同时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孩子进行经常性的艺术探索和体育运动,帮助孩子获得更多的愉悦感缓解压力,提升幸福感。幸福感越强,抗挫能力就越强,心理韧性和坚毅力自然就会提升。反过来,越坚毅的人也越容易获得幸福感,因为他们会拥有更多积极情绪,获得更多高峰体验。


4.培育坚毅文化土壤


从长期来看,文化有助于一个人塑造自我。假以时日,在适当的环境下,我们所属群体的准则和价值观会成为我们个人的准则和价值观,因为我们由外而内充分吸收内化了它们。坚毅品格同样可以“由外而内”培养。我们的父母、老师、朋友、同学都可以帮助我们坚毅的养成,在这个方面,周围的人与环境对我们的影响是非同小可的。古有孟母三迁,今有择校而居,注重环境力量的孟母,让孟子有了一个适宜学习的环境,再加上孟子治学的“激情”和“毅力”,终成一代“亚圣”。


在现代,我们要做的不是像孟母一样不断向外探索坚毅环境,而是从自身做起,以周遭环境为基础培育坚毅文化土壤。在家庭中,父母以身作则,确立明确的兴趣目标,饱含激情与坚持地去实现,孩子自然会去效仿家长的坚毅行为;在学校中,以班级为单位,班主任和班干部牵头打造班级坚毅文化,树立坚毅班规与典范,创设坚毅文化墙,形成坚毅团队;在社会中,教育部门和社会组织机构积极开展坚毅宣传科普活动,凝心聚力,形成社会上良好的坚毅风气。


最后,相信将这篇4000字文章耐心坚持读到这里的你一定具有坚毅品格的潜质,希望每一位在坚毅之路上下求索的能人志士,要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满怀“重整行装再出发”的豪情,保持“愚公移山”的恒心,拿出“咬定青山”的韧劲,定会“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福建社会心理服务共建基地

福建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文_田书琴


 

请发表评论
该文章已有0条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
  • 暂无评论内容
更多评论
推荐课程
  • 社会心理服务师培训
    社会心理服务师培训
    讲师:
    播放:172 次
  • 心理急救员培训
    讲师:
    播放:134 次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福建法治报社 - 福建闽社心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闽ICP备05007210号
公司地址:福州市鼓楼区中闽大厦B座12层 服务热线:0591-87870387 网址:www.fjmsx.com

智慧心理云平台

欢迎测评用户登录

看不到验证码?点击重新换一个!
登录则表示您同意遵守《服务协议》

立即注册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