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贰伍心理
让爱传递 温暖他人
编辑:吴雅颖
2022-07-16 09:53:21
浏览量:270
评论:0




李莉:庭教育导师、国家心理咨询师、婚姻家庭咨询师、绘画心理分析师、儿童绘画心理指导师、情绪释放技术治疗师、高级心理行为训练师、高级职业生涯规划师、高级速读师、高级健康管理师、医药教育协会认证家庭身心保健师、福州市心理咨询师协会秘书长。



擅长方向:身心疗愈、自信重塑、情绪梳理、家庭心理、职场心理、亲子沟通、青春期教育、个人成长、青少年生涯规划


服务经历:从事心理辅导、团体辅导、教练督导等领域工作已有近10年,并为多个社会团体、学校、企事业单位提供二百多场团体辅导训练与学习工作。

 

幸福生活指南·心福见:近年来您参与了很多心理服务的公益活动,您有印象比较深刻的案例可以分享一下吗?


李莉:我曾经去一所学校开展心理筛查的公益活动,那个活动是在独立、有安全感、保密的环境下展开的。当时用的心理筛查工具是一个名叫“英雄之旅”的“OH”卡牌游戏,这个卡牌有潜意识投射作用、可以用来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有助于进行心理治疗。当时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有个孩子的“英雄之旅”主题是毁灭,这其实表明这个孩子的内心有一些破坏的想法。然而,即便我们跟家长说到孩子的不良心理状态,他们仍然认为是危言耸听。结果一年后,这个孩子就出现了重度的抑郁症状,在医院确诊后还被要求住院。


实际上,现在很多孩子都可能有“空心病”。“空心病”这个词在2012年就存在,从台湾、香港那边传过来的。有“空心病”的孩子心灵空空荡荡、没有依托和人生目标、感受不到愉悦、甚至没有欲望。他们也许有所谓的“人生目标”,但那实际上是家长给予的,而不是自己的。而目标从什么时候开始不是自己的呢?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时间、分数、很多东西都不是孩子自己的了,他们渐渐失去了内在自我。以前很多家长都不承认自己的孩子存在心理问题,开展心理工作也挺困难的,但是现在的很多家长已经觉察到了。特别是疫情期间,各类心理事件频发让父母们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幸福生活指南·心福见:您为什么会选择参与这么多公益活动呢?


李莉:我早期主要从事辅导大学生就业的工作,在工作中我看到了很多孩子对工作的迷茫、无助、无责任心的现象,这让我认识到了解他们的就业心理、调整他们的认知是必要的。而我自己也需要抚养孩子,所以想更进一步地学习心理学知识。在前期进行了系统的学习、积累了很多经验后,我保持着一腔热血,想把自己的所学传播分享,去帮助更多的人,也希望在心理学科普方面贡献自己的力量。


再后来,我走访香港、台湾,对“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父母亲教育理念”以及心理学各流派的知识等进行了系统的学习。我通过举办讲座、沙龙的形式将知识成果输出,为社区传播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为中小学生开展“生命教育”“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探索”等系列课程,为教师开展“教师沟通之道”等培训,为公益组织的流动人口提供教育支持和心态辅导,我希望能够用学到的知识帮助他们。同时,我也想让大家理解心理学工作的真正内涵,让他们意识到“心理咨询只是用来治疗不正常的人”等这类想法是错误的,也让家长们明白“心理教育”不等同于“补习班”,强化社会大众对心理健康的重视。


幸福生活指南·心福见:参与了这么多心理咨询活动,您有什么心得体会和收获呢?


李莉:我觉得我获得了成长,以及对孩子和父母更多的宽容、接纳。其实早期时候,我们的心理教育理念存在一定误区。那个时候单纯认为孩子出现各类症状都是由家长造成的,但是后来发现事实不是这样。家长为整个家庭付出了很多,也许他的育儿方式是不正确的,但是他也尽力去做了。当很多人都指责家长的教育方式、认为家长错的离谱的时候,家长其实也感到很崩溃。没有一个家长不爱自己的孩子,只是他爱错了方式,可是当所有矛头都指向家长的时候,他又情何以堪呢?所以我们现在转变心理辅导理念,在帮助孩子的同时也支持家长。我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真的看到了很多痛苦的父母,他们也会难受、焦虑、惶恐,他们也需要帮助。


其实孩子和父母生活理念不同,是时代造成的。父母辈的人们所处物质匮乏的时代,他们甚至吃不饱,所以对物质和财富有很高的追求、较少关注精神世界。90后和00后们追求的则是精神层面的美,他们强调个性和特立独行。年代不同造成孩子和父母的价值观不同,父母可能看不到孩子的内在需求,导致孩子会出现“空心病”、迷茫无助等现象。以前家长们更看重富足的物质世界而忽视精神追求,更看重结果而忽视过程,而这与孩子们的想法正好相反。我们有一个“悦纳自我”的心理课程系列,其目的就是为了唤醒父母辈对精神美的追求。


所以,我个人觉得家长和孩子要彼此了解和接纳。也许父母会有个观念——孩子是自己生命的延续,但是实际上父母应该用长远的目光看孩子。同样地,孩子也要怀有感恩之心,因为没有过去也就没有现在。每个年代有每个年代的人性与灵魂,而我们要站在不同的视角看待问题。


幸福生活指南·心福见:您为什么可以坚持做公益心理咨询这么长时间呢?


李莉:其实,最早做公益是为了追寻自己的梦想和满足自己的精神世界,我们团队是一群“中年叛逆者”。我们团队的多数人出生于物质匮乏年代,所以对物质就是有追求的,而投身公益活动,则意味着我们很可能入不敷出。我们也曾经面临着是否要退出公益活动的艰难抉择,可是最后我们还是坚持下来了,支撑我们坚持下去的是很多暖心时刻。比如在朋友圈突然看到他人的感谢,内心深受触动;在饥肠辘辘的时候突然接收到上门的美食,电话那头还说:“不知道为什么这个时刻想到了你们,你们把爱传递给我,我现在也把爱传递给你”。每当我们的心理公益活动真的办不下的时候,我们的面前就会出现很多惊喜,好看的鲜花、美味的饭菜、精彩的书籍、鼓励支持的话语。其实,我们团队不擅长做营销,却总是能够受到他人的鼓励与肯定。记得第一次做家庭教育系列课程的时候,每节课程在没有做任何宣传的情况下仍然是满员的,这都是以前辅导过的家长们主动转发所取得的成果。虽然疫情让很多活动都没办法举办,我们仍然收到很多的需求和感谢,我们获得很多人的认可和支持,一路坚持到现在。我们的团队真的是一个充满正能量、一直坚持向前的团体。


幸福生活指南·心福见:您认为一个优秀的心理咨询师应该具备哪些品质呢?


李莉:我觉得首要因素是感恩,要感谢自己过往的所有经历,是它成就了当下的你。感谢所有曾经支持过你的人们,那些支持我们的心理课程、来我们机构做咨询的来访者、为我们积极转发活动的家长们,他们陪伴我们一路走过来。也感谢那些不支持你的人,他们的存在都是有必要的,他们也在支撑着你的状态。当然,还有感恩自己的家庭,因为从事这一行,家庭支持真的很重要。


另外一个因素是没有评判,我们无法做到绝对的客观,因为从哲学角度上看,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客观有可能还是某个部分的主观。但是,至少我们可以做到不去批判。所有来访者出现的心理问题背后都是有原因的,你要去尊重他的生命,目前这道坎是他人生的功课,只有他攻下了这道坎,他的下一个阶段才会更好。当然目前他陷入困境了,我们心理咨询师也不是救世者,我们能做的只是帮他凿开一个窗户,递一本字典、递一根橄榄枝给他,保持对他的尊重,给他多提供一个的选择,但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在他。我们需要遵循心理咨询的基本守则,尊重、接纳和不评判都是非常重要的。


幸福生活指南·心福见:其实有人会说到,心理咨询师接受大量的精神垃圾和负面情绪,可能会影响到自己,您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呢?


李莉:当心理咨询师自身出现情绪问题时,就要认真思考,自己有没有真正接纳来访者。因为,当咨询师充分接纳来访者并且意识到这是来访者自我的生命时,他其实是不会受到来访者负面情绪影响的。咨询师真正要做的不是承接来访者的负面情绪,而是要尝试化解来访者的负面情绪。来访者出现负面情绪是很正常的,中医理念中的“先泄后补”,强调的就是先让来访者的情绪得到宣泄后再给予补充,我们咨询师要做的是在旁边静静陪伴来访者,让他把消极情绪释放后,再给予他力量和关怀。


心理咨询里有个很重要的概念叫边界感。咨询师要意识到自己和来访者的界限。当咨询师自己无法消解负面情绪时,说明他自己在这一方面本身就存在问题,而来访者的情绪只是刚好点燃了他自己的情绪。在这种情况下,咨询师是不适合接咨询案例的,他需要自我调整、接受督导、转介来访者。


还有一种情况可能导致咨询师情绪受到干扰,就是心理咨询师在控制来访者、缺乏对来访者绝对的尊重、要求来访者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这种行为实际上违背了心理咨询的基本准则,因为心理咨询师此时背负了不属于自己的责任,当他给予来访者的选择出现偏差时,双方都会出现消极情绪。


幸福生活指南·心福见:那您能介绍一下您经常进行心理咨询时的特点和个人的咨询风格吗?


李莉:概括起来讲,主要是两点。第一,我会结合一些中医备诊的模式,采用身心情志疗法对来访者进行治疗。消极情绪会对身体造成伤害,所以在心理咨询时也需要修复生理上的症状,身心疗愈是一个内外兼修的过程。心理咨询师也要学习一些营养搭配、健康管理的知识,让孩子在精神和生理上都有能量补充,如改善饮食健康、改善精气神等。比如说,有些孩子元气比较弱,他没办法提起劲儿、整日昏昏欲睡,而这种情况可能是家庭的生活和饮食习惯造成的,所以就要同时对孩子进行身心调理。当然长期吃油炸的食品的习惯也会导致肝火旺盛,不注重生理调养会对心理造成影响。第二,我会采用投射测验+催眠的形式进行治疗,投射测验包括OH卡游戏、绘画测验、自由联想、意向对话等,比如通过对来访者植入积极心境的方式让其悦纳自我。也会采用认知行为疗法+积极心理学的模式,让来访者认识自我、调整认知、进行冥想训练等,引导其用积极的认知去滋养内心,达到身心放松的状态,这种方式也称作“心灵spa”。当然,也会根据来访者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有时候沙盘治疗、音乐治疗也是个不错的方式。



福建社会心理服务共建基地

福建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文_吴雅颖

请发表评论
该文章已有0条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
  • 暂无评论内容
更多评论
推荐课程
  • 社会心理服务师培训
    社会心理服务师培训
    讲师:
    播放:161 次
  • 心理急救员培训
    讲师:
    播放:118 次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福建法治报社 - 福建闽社心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闽ICP备05007210号
公司地址:福州市鼓楼区中闽大厦B座12层 服务热线:0591-87870387 网址:www.fjmsx.com

智慧心理云平台

欢迎测评用户登录

看不到验证码?点击重新换一个!
登录则表示您同意遵守《服务协议》

立即注册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