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贰伍心理
你相信一见钟情吗?
编辑:邓文娇 许艳凤
2022-07-16 15:53:07
浏览量:105
评论:0



在所有的爱情故事中,一见钟情或许是其中最为浪漫的主题。从《红楼梦》中贾宝玉初见林妹妹时,脱口而出“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到电影《怦然心动》中朱莉所言,“从我见到布莱斯·罗斯基第一眼,我就砰然心动了”。一眼万年的浪漫邂逅,穿越古今,横跨东西,不断地吸引着我们,或因他们的相恋相守而喜悦,或因他们明明相爱却不得善终的结局而悲伤。我们总是会沉浸于美好的爱情故事,但若有人问道,你相信一见钟情吗?可能很多人会回答,“这世间哪有什么一见钟情,分明都是见色起意”。


 


一见钟情的浪漫爱情,真的会存在于现实生活吗?

 

在讨论这个话题之前,我们先明确一个问题,一见钟情中的“情”,指的是什么?

 

在我们朴素的理解当中,这个“情”,代表的就是爱情。一见钟情,便是我在见你的第一眼时,就深深地陷入了爱情的漩涡当中。

 

什么是爱情?

 

爱情通常被定义为一种持久的亲密关系,信任、关怀和亲密是它的核心成分。当从不相识的两个人第一次相遇时,往往不能迅速形成这些核心的关系。这么看来,一见钟情中的,并不属于传统定义下的爱情。正因如此,大多数学者更愿意将一见钟情的描述为一种独特的浪漫爱情。

 

斯滕伯格的爱情三元理论则认为,爱情是由亲密、激情、承诺三个维度构成的。不同维度之间进行组合,可以形成七种不同形式的爱。斯滕伯格认为,一见钟情是一种缺乏亲密和承诺的高度激情,是一种迷恋。在他的理论中,激情被定义为身体的唤起、欲望、兴奋和对他人的需要。根据这一理论,一见钟情在很大程度上是源自于性吸引力和身体的吸引力,这仿佛更加支持了一见钟情就是见色起意的观点。

 

究竟是一见钟情?还是见色起意?

 

确实,身体的吸引力与一见钟情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在对伴侣偏好的研究中,身体吸引力也一直被证明是伴侣选择的一个强有力的预测因素,身体吸引力可以很好地预测第一次见面约会时的结果。

 

Copper等人的研究曾让151名大学生观看他们将会在现实生活场景中认识的人的照片,并对这些照片的外表吸引力进行评分,结果发现,这项评分很好地预测了后来活动中的约会结果。

 

也有研究者使用光电容积描记(PPG,可以用来检测心率)和心电图来检测个体面对不同吸引力水平的人的照片时的情绪反应,发现在面对高吸引力水平的照片时,个体会产生明显的情绪波动,通过这些PPG和心电信号所提供的信息,可以很好地判断出被试是否具有谈恋爱的欲望。

 

不过,“一见钟情”和“见色起意”确实是两回事。这一不同,会在你的大脑中更加清晰地表现出来。当你爱上了一个人时,负责控制情绪的前岛叶将会变得活跃,而若你是对对方产生了性冲动,更多激活的则是控制感觉的后岛叶。一见钟情时,你可能会更多地凝视对方的脸部;而若是见色起意,则会更多地注视对方的身体。所以,一见钟情见色起意。

 

但有时我们也会发现,一见钟情的对象并不都是普遍审美意义上的高颜值、好身材,此时身体吸引力好像就不能完全解释,我们为什么会一眼喜欢上之前从未见过的人,那有没有其他可以解释一见钟情的理论呢?

 

古典精神分析学派将一见钟情归因于童年期被压抑的欲望。古典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强调潜意识,强调婴幼儿时期的影响。他将人的性心理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口唇期、肛门期、生殖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处于生殖器期  (3-6岁)的儿童产生了有关父母的情绪冲突,即恋父恋母情结(男孩心中的俄狄浦斯情结、女孩心中的埃里克拉情结)。弗洛伊德认为,儿童在三岁以后,会开始表现出对某些人的深情偏爱。以男孩为例,他所选择的第一个深爱对象便是自己的母亲,此时的男孩想要独占自己的母亲,会与父亲争夺对母亲的爱,但在这个过程中,男孩会感到自己力量的有限,甚至会惧怕父亲的报复。为了解决这种冲突,男孩便会认同父亲,以父亲为榜样,男孩会在认同的过程中,逐渐习得男性行为并形成男性性格。女孩则正好与男孩相反。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会采纳父母的价值观和标准,以超我的形式表现出来,恋父恋母情结被压抑到了潜意识当中,但是并没有消失,仍会在我们的爱情中显示出来。所以,当我们遇到与父亲或母亲相似的人时,便会产生一见钟情的体验。

 

新精神分析学派的荣格则认为,人格是由意识、个人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三部分构成的,原型是集体潜意识中最为主要的内容。原型指的是一个人后天经历过的所有典型情景,人生有多少个典型的场景,就会有多少个原型。在这诸多的原型当中,存在两种异性的原型,阿尼玛和阿尼姆斯,分别指的是男性心灵中的女性成分或意向,以及女性心灵中的男性成分或意向。在荣格看来,人们在选择爱情伙伴时,会把我们的女性原始意向或者男性原始意向投射到潜在对象身上,我们每个人对正在寻找的伴侣都有一种无意识的意向。所以,当我们在生活中偶然碰到与自身投影相匹配的对象时,便会产生“一见钟情

 

认知图式理论对于“一见钟情”也有自己独特的解释。图式是个体从过去经验中得到的,对自我的认知发现。它组织和指导与自我有关信息的加工,并提供了一个组织和贮存有关信息的框架,是帮助我们感知、组织、加工和利用信息的一种假想的认知结构,这种结构是相对稳定的。因此,当我们在某方面有足够的图式时,会更容易从记忆中提取出来。该理论认为,人们会把各自梦想的对象特征储存于大脑之中,形成属于个人的爱之图。这张图最初由父母起草,后随着我们接触到的其他因素不断被修正,例如看浪漫爱情电视剧时,我们会被里面的主角所吸引,便会将其补充到我们的图式中。又如我们看到邻家的和睦,便会在我们的图式中建立类似的理想场景。爱之图中恋人的幻影,或清晰,或模糊,而一旦在生活中,我们遇到了这个符合理想的人物,爱之图里恋人的幻影便会与现实中的人合二为一,我们就会迅速沉沦,并引发一见钟情。

 

综上所述,其实我们的一见钟情,都是早已在心底里或脑海里酝酿多年的,只是在与那个人第一次相见时,突然迸发。那大家知道一见钟情中的一见到底有多长吗?接下来,让我们一探究竟吧。


 

一见钟情需要多长时间?

 

一见钟情的时间,可能远比我们想象的要短暂得多。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对于直觉技能等特征的进化,可以使个体能够在大约100毫秒内迅速对对方进行评估。这一研究表明,我们可以通过一个人的眼睛和其他非语言特征感知到他们是快乐还是悲伤、是健康还是在生病。正因如此,我们可以在和对方相见的0.5秒内,就感知到对方的性格特征,然后被对方所吸引。

 

而美好的第一印象,也会让我们不由自主地去美化对方其他方面的特质,这一现象,我们称之为晕轮效应,也叫做光环效应。所以我们会欣赏并愿意和给我们留下美好第一印象的人,并且愿意与之在一起,也就会产生一见钟情的感觉。

 

一见钟情的感觉,或许在热恋中的情侣或是甜蜜的夫妻中被报告的概率更大,为什么会这样呢?

 

记忆的认知偏差

 

我们的记忆,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般精确。记忆更像是一个老谋深算的时间旅行者,将现在的片段提取出来,插入过去,用当前的信息改写过去,用新的经验更新你的回忆,以帮助你更好地生存。而对于坠入爱河的情侣们而言,往往会产生一种认知偏差,这种认知偏差增强了个体对另一个人的感知。为了使这段关系更加富有意义和独特性,个体可能会产生虚构的一见钟情的记忆。所以,一见钟情可能只是伴侣之间为了加强关系而创造的一种错觉;另一方面,人们往往会有一种事后诸葛亮的倾向,通常会根据结果来评估行动。因此,相爱的情侣可能会将他们目前对彼此的感觉投射到他们的第一次见面上,并将其解读为一见钟情。

 

谈论到此,我们相不相信一见钟情好像已经不是特别重要了。见色起意也好,一眼万年也罢,爱情这滋味,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杨绛先生也曾说,一见钟情不过是见色起意,日久生情不过是权衡利弊,爱情这东西,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忠于肉体,迷于声音,最后,折于物质,败于现实,愿你执迷不悟时伤不至深。一见钟情是一种奇妙的体验,但如果我们用一时的心动去决定未来一生的婚姻生活,这显然是不理智的。不过,若是那些始于一见钟情的恋人,能经历时间的考验,深入对彼此的了解,从虚幻走向现实,把一时的迷恋变成永恒的承诺与亲密,从最初的一见钟情,变成细水长流般的日久生情,那这段带有浪漫色彩的爱情故事,终将会有一个美好而又幸福的结局。


福建社会心理服务共建基地

福建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_邓文娇 许艳凤


请发表评论
该文章已有0条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
  • 暂无评论内容
更多评论
推荐课程
  • 社会心理服务师培训
    社会心理服务师培训
    讲师:
    播放:161 次
  • 心理急救员培训
    讲师:
    播放:118 次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福建法治报社 - 福建闽社心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闽ICP备05007210号
公司地址:福州市鼓楼区中闽大厦B座12层 服务热线:0591-87870387 网址:www.fjmsx.com

智慧心理云平台

欢迎测评用户登录

看不到验证码?点击重新换一个!
登录则表示您同意遵守《服务协议》

立即注册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