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贰伍心理
星座识人,你还陷在其中吗?
编辑:于悦洋
2022-07-16 16:48:25
浏览量:107
评论:0



早上起床点开QQ,众多小红点中夹着一个“今日星座运势”,它叮嘱你今天要注意不要和人吵架,午餐要少吃辣;中午吃着清淡的饭菜,听隔壁饭桌的女孩吐槽男朋友脾气坏,怪不得是处女座;晚上打开电视,听闻有年轻夫妇赶着生产,只是因为想要一个“聪颖独特”的“水瓶”娃……“星座”似乎成为了一种判人标准,并逐渐成为了我们的日常,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轨迹,甚至是各类重大决定。


我们时常发现,不论是在人际交往中,还是求职应聘里,“处女座”总会变成人们稍稍犹豫的原因,仿佛这个星座对应的性格特质就是“挑剔”,就是“苛刻”,这种歧视的态度就连本身是处女座的人们竟也点头认可。这便是占星术在中国不断流传后对我们的行为处事造成的影响,它让人们对各个星座产生顽固的刻板印象,以寥寥数语的解释来概括每个人的全部特质,大刀阔斧地肯定或否定他人。


但是,你可曾质疑过,星座或许本就是一种毫无根据的迷信?


每个星座的所谓“判词”其实并不能合理解释星座的具体行为,更因为星座所造成的刻板印象其实仅仅源于翻译的字面意思和我们的文化背景,是舆论环境互相影响的产物。星座的科学性,从未存在。



刻板印象,躺着也中枪的“星座”带来几多困扰


一个由心理学家组成的科研团队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在中国,许多人在男女交往、日常社交以及工作招聘中都存在星座上的歧视,其中对于处女座的歧视最为严重。


这种歧视很大程度上是源于自外文翻译而成的中文名词本身就带有特殊的文化涵义。心理学家据此进行了相应的实验:基于“Virgo”一词在星座中可以被翻译为“处女座”或“室女座”,研究者设置了除星座外其他条件均相同的虚拟人物形象,要求被试判断“处女座”和“室女座”的人物与“批评”“争吵”“同情”“温暖”这四个形容词的匹配程度,结果发现,当虚拟形象是“处女座”时,被试更倾向于将其与消极的词语匹配。


心理学家指出,由于在中国的舆论环境中,“处女座”会让人联想到老“处女”,而后者容易被认为是对男性挑剔的群体,所以“处女座”易与“挑剔”等消极词汇产生联系。这种字面上粗暴的误断毫无道理可言,但确实存在于舆论环境中,并且不仅仅表现在对“处女座”的解读里:只因为“双子”常指“两个人”,所以双子座容易被刻板地认为有双重人格或者是喜怒无常;只因为“螃蟹”总爱待在壳里,所以巨蟹座常被视为恋家、爱家的代表。但在美国社会中,“巨蟹座”反而容易受到消极的评价。这个原因也听起来可笑却逻辑相符:因为在英文中,巨蟹座被写作“Cancer”,而癌症的单词也写做“Cancer”。


扪心自问,星座识人带来了多深的偏见


由上可见,由于人们所处的文化环境不同,不同的星座名称经过翻译呈现在不同的文化舆论环境里也就获得了全然不同的对待。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研究者们又继续探究了“处女座”在异性交往和求职招聘中是否真的会受到歧视。


他们在国内的一款约会APP上创设了除星座以外其他条件完全相同的人物“Michael”,并且将定位设置在中国的不同城市。在该APP上,星座会显示在个人资料的下方,以确保对方能够注意到。最后对比不同星座的“Michael”所收到“喜欢”数量,结果发现,无论定位在哪个城市,处女座的“Michael”总是最不受欢迎的。


同样,研究者向不同行业的HR(人力资源管理者)提供了除星座外其他条件均相同的“简历”,要求HR们仔细阅读简历并回答问题“如果贵公司有某一职位的空缺,你有多愿意聘用这个候选人?”与“异性交往”这一情境下的结果相同,当简历明确表明应聘者是处女座时,HR大多不愿意雇佣ta。


追根溯源,星座预测是彻头彻尾的谬论


说到这里,可能会有星座的拥趸辩解称星座的预测并非是简单粗暴的一一对应,还需要结合星盘等其他信息来看。


然而事实胜于雄辩,研究者们对173709名的被试展开了调查,他们让被试做了权威的大五人格的测试,并将测试结果与被试对应的星座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发现:星座并无法预测大五人格的各个维度的得分,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星座与其人格特质并无关系。并且通过进一步细致的条目对比可以发现,并没有一个星座比其他11个星座表现得更加贴近它的刻板形象:处女座没有比其他星座更挑剔,双子座没有更喜怒无常,巨蟹座也没有更顾家。并且,在星座与工作绩效的相关分析中可以得到同样的结果,星座也并不能预测工作绩效的高低,一个人的星座与一个人的工作能力并无关系。


所以,以星座这种粗暴刻板的伪科学标签来评价一个人的任意方面都是不负责任的行为。


这时你或许会有疑问,星座这么不靠谱,可为什么还是有很多人热衷于星座呢?答案指向星座的两个特点:“易信”和“易得”。针对“易信”,巴纳姆效应指出,人们往往很容易接受含糊不清的个人描述,这些描述里总会使用广泛而笼统的形容词,但接受者却觉得这些词汇描述得恰如其分。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人们总会认为星座特点说的“很准”,因为越是主动用星座进行人格解读的人,越是容易受到笼统的星座暗示。而在“易得”这一方面,社会心理学中的认知吝啬者理论指出,由于信息处理能力有限,人们在接受信息时往往倾向于使用直觉和经验进行判断。“星座”便是这样一种简单易得的经验,长久的刻板印象将各个星座人群的特点确定下来,灌注入人们的脑海中,在随后的人际交往里,不必刻意探究他人的性格或品质,只需要用星座特点加以简单理解,实在大为省事。这样能够轻松“了解”他人的方式,一经推广便大肆流行开来,形成了如今“星座识人”的现象。


我们应当意识到这种不公平的现象已经在社会中产生和蔓延。星座可以作为娱乐途径,可以作为社交手段,但永远不能作为判断一个人的人格特征或是工作能力的标准。虽然关于星座的刻板印象并不能根除,但它需要更广泛的关注和更深刻的认识,当我们有意识地避免刻板印象,尝试调整对他人星座的下意识评判时,“星座识人”所带来的不公平将渐渐消弭。


托马斯公理有言:“如果人们把情境界定为真实的,那么它们在结果上也就是真实的”,最初的“界定”十分重要,而选择正掌握在你我手中。


福建社会心理服务共建基地

福建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_于悦洋


请发表评论
该文章已有0条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
  • 暂无评论内容
更多评论
推荐课程
  • 社会心理服务师培训
    社会心理服务师培训
    讲师:
    播放:161 次
  • 心理急救员培训
    讲师:
    播放:118 次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福建法治报社 - 福建闽社心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闽ICP备05007210号
公司地址:福州市鼓楼区中闽大厦B座12层 服务热线:0591-87870387 网址:www.fjmsx.com

智慧心理云平台

欢迎测评用户登录

看不到验证码?点击重新换一个!
登录则表示您同意遵守《服务协议》

立即注册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