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贰伍心理
处理不好人际?可能你就是问题的根源!
编辑:
2019-09-17 09:36:46
浏览量:376
评论:0

6f067d4486037c874ae31a6b75d8fe01.jpeg

01

 

19世纪中叶的欧洲,在维也纳综合医院的产科病房,产妇的死亡率惊人。塞梅尔魏斯医生所在的产科病房,产妇的死亡率高达10%。

 

这些产妇大多死于产褥热。医院用了各种方法都无法帮助病人恢复,而且死亡率还在持续地增加。

 

奇怪的是,在隔壁的第二病区,那里的产妇死亡率也只有2%。赛梅尔魏斯医生注意到,两个病区唯一明显的差别在于,他自己所在的病区的病人是由医生和护士来接生的,而在其他的病区,病人是由助产士来接生的。

 

这让他百思不得其解。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被派往另一家医院工作四个月。在他离开产科病区的这段时间,产妇死亡率大大的降低了。

 

仔细查找原因,他发现,这家医院的很多医生都需要研究尸体,同时会治疗病人。塞梅尔魏斯医生自己会在尸体上面进行更长时间的研究。他提出了产褥热理论,这也就是微生物理论的前身。

 

他推断,产褥热或许是因为医生用了不干净的手,将尸体或者其他病患身上的传染性的物质,带进了产妇的创口所致。

 

这一发现,让他要求所有的医生在为产妇做检查之前,一定要用漂白粉溶液洗手,后来产妇的死亡率立马下降到1%。

 

作为救人者的医生,才是导致产妇死亡真正的罪魁祸首。


02

 

由美国亚宾泽协会所著的《别找替罪羊——如何跳出自欺欺人的思维盒子》这本书,提到了在组织中、家庭以及我们的人际关系中,我们可能或多或少都携带着这样的“细菌”,它会影响我们工作的效率、关系的质量,导致更多的问题,让我们困在了“盒子”里。

 

这种思维模式来自于“自我背叛”与“自我欺骗”。

 

人们常常会有一种自动化的思维,将自己的失败以及关系的结果,归咎于他人或者环境,却很少遵从自己的内心。

 

当困在盒子里时,我们的视角会变得狭窄。我们往往只能看到自己想看见的,和愿意相信的事物,对于他人的建议和指责,变得非常的抗拒。在盒子里面,我们会切断与外界的联系,把自己封闭起来,让自己变得更加盲目。


03

 

有一位30岁的二胎妈妈小黎,曾经是一位职场精英,为了给孩子更多的陪伴,毅然辞去了高薪的工作,留在家里照顾孩子。

 

这个家庭并不富裕,辞职后,丈夫一个人的薪水,需要养活一家大小四个人,显然有一些吃力。小黎就想通过自己的写作创造收入,贴补家用。

 

小黎会在头条上写一些情感、婚姻、亲子方面的文章,有时候也会得到稿费或者收到一点打赏。她也想写更多文章,赚多一点钱。可是孩子会占用她很多的时间,有时还哭闹不已,让她很烦躁,无法安心写作。

 

后来跟丈夫商量,让外地农村的婆婆过来帮忙。她觉得婆婆的到来,就是她噩梦的开始。

 

婆婆心疼儿子,也希望儿媳能通过写稿多赚点钱。看起来,婆婆对于写稿这件事情,好像比媳妇儿还上心。


她一会儿端杯茶,放在媳妇儿的电脑边,问她写的怎么样啦?今天又写了几篇稿?可以得多少稿费?这无形中,给小黎带来了很多的压力。

 

婆婆会把做好的饭菜端到小黎的面前,甚至于在晚上,会提醒她赶快去洗澡。婆婆对她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却让小黎感觉到浑身不自在。

 

过去,所有的时间都是自己安排的,现在好像自己的生活,都被婆婆安排,而自己还不能有任何怨言。

 

有一次,她无端的对婆婆发火,说洗澡这种事情你就别管了,我自己知道。结果婆婆一气之下,心脏病发作,这让她感到恐惧和绝望。这以后,她再也不敢随便冲着婆婆发脾气了。

 

小黎后悔把婆婆接了过来,她觉得,婆婆完全是一副伪善的面孔,对自己如此殷勤,无外乎就是想让自己多写稿,多赚钱。婆婆根本就不是真心对她好。

 

小黎把自己的不快乐全部归咎到婆婆对待自己的方式上,把自己写不出稿子,也归咎到婆婆对自己的干扰上。

 

其实,她就是把自己困在了一个思维的盒子里。


04

 

在跟婆婆的关系中,她最在意的是别人如何看待她。她坚信,婆婆就是把她当作了一个喂养孩子的“奶牛”,一个可以靠写稿赚钱的工具。

 

当小黎认为婆婆把自己当成工具时,“自我背叛”就开始了。

 

她是不是同时也没有把婆婆当做一个人来看呢?婆婆大老远,离开自己的家乡,来到了陌生的城市,她也有很多的不适应,但为了带孙子,她愿意忍受媳妇的刁蛮以及冷言冷语,每天从早到晚忙家务,照顾孩子,她也希望被理解,被照顾,她也期待家里人能够对她多一些关心。

 

当小黎困在“盒子”里的时候,我们看看她是怎么看待自己的。

 

  • 她觉得自己是一个受害者,一个被迫害者。她非常努力的写稿,为了给家里多赚一些钱;

  • 她为了孩子放弃了高薪的工作,为这个家做出了很大的牺牲;

  • 她在这个家庭中非常重要,她是一个好妻子,一个好妈妈。

 

她又是如何看待她的婆婆的呢?

 

  • 她觉得,婆婆用生病的方式威胁她、要挟她,以至于她不能表达不满。

  • 婆婆只想着让她赚钱,对她并不是真正的关心。

  • 她是一个恶婆婆,对自己一点都不够体贴,而且,管自己管的太多了。

 

现在,她一心只想着如何把婆婆弄走,但婆婆好像没有要走的意思,这让她苦恼万分。每天她不怎么搭理婆婆,也很少会露出笑脸,她认为自己这样做是理所当然的。

 

05

 

我们从旁观者的眼光来看,小黎看到的现实其实是被扭曲的,是变形的。

 

她的婆婆真的应该被责备吗?她自己的愤怒和不快乐,真的是因为她内心深处所暗示的那样,是因为婆婆造成的吗?


进入了“自我背叛”的盒子里,我们会无意识的放大别人的错误,同时放大自己的优点,为自己的背叛提供各种借口和事实的依据,同时开始迁怒于别人。我们就不自觉的掉入了盒子思维的怪圈。

 

当我们自己掉进盒子里的时候,我们也会不自觉的把别人拉进这个盒子,这就变成了一个共谋的结果。

 

在家庭治疗中,咨询师经常会提一个这样的问题:请你想一想,你做了什么,促成了这样的结果?或者,这样的结果,你应该负多少责任?

 

我们会发现,所有的结果,都是关系互动的产物。

 

媳妇认为婆婆只是把自己当做了赚钱的工具,每天对婆婆冷言冷语,婆婆觉得心寒,也开始看媳妇各种不顺眼,两个人之间开始筑起了心墙,彼此无法坦诚相待。


她们把彼此当做了仇人,还会经常把丈夫(儿子)拉进两个人的战争中,让家庭变成了没有硝烟的战场。

 

媳妇期待婆婆把自己当人看,但她所做的是把婆婆推得更远,实际上是在驱使婆婆做她不希望婆婆做的事情,她得到了自己根本不想要的结果。


处在盒子里的小黎,最需要证明的是自己是对的。


在家庭中,她要找丈夫去评理。这还不够,她还会把自己的遭遇告诉闺蜜、朋友,甚至说给微信群里面的陌生的朋友。她只是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


06

 

如何走出盒子呢?

 

首先,我们要看到自己被困在盒子里了,我们想要尝试走出盒子,这已经是改变的第一步。

 

那么,为什么我们走不出盒子呢?

 

通常,在盒子里,我们会把责任归咎到别人身上,我们会认为是别人的错。所以我们会花费大量的精力,试图去改变别人,因为我们觉得他们需要改变。

 

如果别人改变了,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有时,遇到问题,我们也会选择逃避,对它置之不理,希望问题随着时间的流逝,自然就解决了。当然,我们也会尝试学习一些沟通技巧,希望通过这些技巧来改善关系,从而改变别人的行为。

 

这样做,我们仍然在盒子里。

 

我们想要跳出盒子,需要我们停止抗拒他人,从自我辩解的想法和感受中解救出来。

 

小黎把婆婆也看做跟她一样平等的人。婆婆也有真切而合理的需要,她也期待能够得到家人的关心和理解,也希望她所做出的一切,可以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肯定。

 

当她能够看到,婆婆生病仍然坚持做家务、带孩子,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让自己有更多的时间,去干自己喜欢的事情时,她开始尝试要为婆婆做一些她觉得应该做的事情。

 

比如,用自己赚的稿费,给婆婆买一个小礼物;婆婆照顾孩子一天了,主动跟婆婆说,你去休息一下,让我来照看孩子。

 

这样做,她就跳出了盒子。

 

重新反观她们在盒子里的思维,小黎不再觉得自己是一个受害者。作为一个儿媳妇,她也有很多不尽责的地方;作为一个妈妈,她也有很多做得并不好的地方。

 

当她重新再看婆婆时,她会把婆婆叫她去洗澡,给她倒水,甚至关切的问她今天写了多少字,当作对她的关心。

 

这时,她就有了一个系统的视角,去看待与婆婆之间的关系,而不仅仅是把所有的关注点、注意力放在了自己身上,而让自己困在了令人感到痛苦的关系中。

 

新的思维方式,会让我们只关注结果,关注我们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关注他人,而其实,最终受益的是我们自己。

 

后记:《别找替罪羊》这本书是美国亚宾泽学会撰写的,有必要介绍一下这家协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


美国亚宾泽协会是一家学术底蕴深厚的管理培训与咨询公司,它是由来自于商业、法律、经济、心理学、哲学、教育等诸多领域的专家组成,曾经为谷歌、微软、波音、耐克、雀巢、康奈尔大学等提供过咨询服务。

 

《别找替罪羊》这本书所阐述的关于“自我欺骗”和“自我背叛”的理论,可以运用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经营婚姻,抚养孩子,以及职业生涯,同时还可以运用到企业招聘领域,企业的领导力与团队合作,冲突的解决以及个人的自我成长。

 

这是一本神奇之书,它用一个故事的方式,让我们看到,在企业管理中所遇到的问题,就像在文章开头提到那个故事,其实,医生本身就是带菌者。这样的问题,就像病菌一样,在企业中蔓延,形成了相互推诿,各自不愿意承担责任,企业效率低下的原因。


这是一本企业管理者以及创业者必读的一本书。


请发表评论
该文章已有0条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
  • 暂无评论内容
更多评论
推荐课程
  • 社会心理服务师培训
    社会心理服务师培训
    讲师:
    播放:172 次
  • 心理急救员培训
    讲师:
    播放:134 次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福建法治报社 - 福建闽社心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闽ICP备05007210号
公司地址:福州市鼓楼区中闽大厦B座12层 服务热线:0591-87870387 网址:www.fjmsx.com

智慧心理云平台

欢迎测评用户登录

看不到验证码?点击重新换一个!
登录则表示您同意遵守《服务协议》

立即注册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