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贰伍心理
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在新征程上“行大道”“明大德”“担大任”“谋大同”
编辑:
2023-02-17 18:06:43
浏览量:124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进一步向世界昭示了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行大道”“明大德”“担大任”“谋大同”的境界与情怀。我们要用心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融会贯通地把握党的二十大报告的精神意蕴、深层逻辑,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增强行大道、明大德、担大任、谋大同的政治思想自觉和使命担当。

用“心”读懂党的二十大精神,体悟新时代共产党人的胸襟与气象

党的二十大报告博大精深,气势恢弘,直指人心,是一篇用“心”写就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从开宗明义发出“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号召到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保持“历史耐心”到把握世界之变、时代之变的“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从“凝聚人心”“暖民心”“心连心”到对青年“知心”“热心”、对人才“真心”“悉心”“倾心”“精心”;从“有信心”、拥有“发展自信心”“信心百倍”到“同心同德”“全心全意”“万众一心”,等等,为我们读懂党的二十大精神提供了“心”维度。我们要用心领悟报告触及的思想及心灵的深度、蕴涵的文化文明的厚度、达到的精神信仰和理论境界的高度,特别是要用心体悟报告所阐述的行大道、明大德、担大任、谋大同的深刻内涵和境界情怀。

行大道。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明确提出行天下之大道的要求,并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中作了强调和重申。“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范畴,本意是道路、规则,引申为宇宙本体、世界本原及普遍规律。中国传统认为,道无形而遍在,是天地万物产生与发展的总根据,“得道”“成道”是政治与治理及人的生命修养的最高境界,体现了中国传统对“形而上”的超越追求,极具终极关怀但未步入外在超越的宗教神学的窠臼,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智慧。“大道”指正确道路、宽广道路、世界和人类发展的大趋势,引申为达到国泰民安、人与自然与社会和谐和美、命运与共、天下太平的理想状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智慧,从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立志中华民族千秋伟业与致力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的高度,每每以“行大道”“康庄大道”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明前途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与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息息相通,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实现人类社会共同发展、长治久安、持续繁荣的人间正道。报告宣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强调“道不变、志不改”,重申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报告进一步深刻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式现代化摒弃西方以资本为中心、两极分化、物质主义膨胀、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打破现代化等于西方化的迷思,开拓共同富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平发展的现代化新路,为人类对更好的社会制度的探索贡献中国方案。

行大道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中国式现代化为引领,拓展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新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的国家和民族提供全新的选择;同时,倡导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和制度模式的权利,促进不同文明和社会制度相互包容、交流对话、和谐共生,“道并行而不相悖”“美美与共”,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行大道体现了中国同各国一道建设更加美好世界的坚定决心和使命担当。

明大德。报告强调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推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德”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范畴,是“道”的外在表现。合乎大道的行为即为德,中国传统有“明德”“立德”“政德”等要求。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德”以时代内涵,指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要求党员干部要学史崇德、怀德自重、德配其位,并先后指出党性是大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大德,强调崇尚对党忠诚的大德。

报告不仅旗帜鲜明地肯定“为政以德”“厚德载物”等中华传统道德观的现代价值,而且更加明确地强调以德治国、立德树人、加强师德建设等要求。总之,新时代共产党人要明对党忠诚、坚强党性、为人民谋幸福的“大德”。同时,报告宣示中国式现代化坚定走和平发展的现代化,绝不走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充满血腥罪恶实现现代化的老路,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一边,从而占据人类道义的制高点,要求新时代共产党人要涵养家国天下情怀,“以生命赴使命、用大爱护众生”,明造福世界、为全人类谋幸福的“大德”。

担大任。报告强调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大任”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范畴,有任重道远、以天下大任为己任等要求。孟子曾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表明欲担大任,必须在艰难困苦环境磨炼意志、品质,提高本领。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报告强调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求党员干部要担民族复兴大任,勇于担当。

报告指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报告强调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期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苦其心志”,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要发扬斗争精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提高抗打压能力,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谋大同。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既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大同和小康是中国传统对富足殷实、道德高尚、社会和谐、公平正义的理想社会的千年梦想。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赋予大同思想以科学内涵,提出消灭阶级、实现共产主义、达到“世界大同”的目标。邓小平在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同时,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面建成小康、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为世界谋大同的历史任务,赋予“大同”以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内涵。

报告要求新时代共产党人要“胸怀天下”,拓展世界眼光,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我们要始终从人类社会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方面正确处理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与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推动历史车轮向光明的前途前进。积极回应各国人民的普遍关切,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推动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人类健康卫生共同体、人和自然生命共同体,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行大道、明大德、担大任、谋大同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展现了新起点上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自信与历史自觉,突显了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主动与自立自强,昭示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胸襟气象与使命担当。我们要用心读懂报告,读懂报告的深层逻辑,从行大道、明大德、担大任、谋大同的视角,加深对报告的主旨要义、精神内涵、灵魂风骨的理解,深化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贯彻。

落实“两个结合”的要求,领悟报告对共产党人“心学”重大命题的丰富与完善

报告的亮点和理论创新点,最突出的是以“两个结合”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两个结合”的重大论断,党的二十大报告第一次对此作出了深入阐述。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人百年奋斗的成功经验,而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原创性理论贡献,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新觉悟。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传到中国后,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受到中国人民热烈欢迎并扎根中国大地、开花结果,决不是偶然的,而是同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传统历史文化和广大人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融通的。报告进一步阐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诸多理念与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强调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对“心”的探求是其一大特色,形成包括王阳明心学在内的源远流长的“心性之学”及“心文化”,主张通过“心性”涵养功夫和道德实践,达成“廓然大公、万物一体”的“天人合一”境界,造就“得道”“成道”、成圣成贤的“大我”“无我”人格,构成中华传统文化的底色和精神气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王阳明心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是增强中国人自信的切入点之一。”同时他也就初心与人心、党性与心性、立心与立德等方面发表了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涵盖这些重要论述的共产党人的“心学”的重大命题。

我们理解,共产党人的“心学”就是党的初心使命之学、新时代党性修养之学,旨在贯通党性心性、追求超越自我、“我将无我”的精神境界,培养行大道、明大德、担大任、谋大同的新时代共产党人。正如诞生于革命时期的党性修养之学,是马克思主义党性理论与中华文化修养传统的结晶,是当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范;而共产党人的“心学”则是党性修养的升级版,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相贯通融通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两个结合”的新典范。报告进一步肯定了“天人合一”“天下为公”等中华传统宇宙观、天下观的现代理论价值,从“两个结合”的高度阐明行大道、明大德、担大任、谋大同的时代内涵和精神境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共产党人的“心学”这个重大命题的内涵。

其一,完善了命题的体系框架。从不忘初心、维护核心到凝聚人心,从“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到守“人民的心”,从“为政以德”“厚德载物”、立德树人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从“天下为公”“天人合一”到“胸怀天下”“行天下大道”,从推进民族复兴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谋大同”,从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到自我革命,从学思用贯通到知信行统一,命题的范畴范式更丰富、体系架构更完备、目标任务更精准、精神境界更提升。报告将共产党人“心学”提高到“道”的形而上层面,揭示了共产党人“心学”引领新时代共产党人行大道、明大德、担大任、谋大同的历史使命。

其二,拓展了“心”的概念的精神内涵。中国传统的“心”有生理、心理、精神等多重涵义,与现代哲学、心理学的“思想”“意识”“心理”“心灵”“潜意识”等概念有交叉。报告从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视角使用“心”,要求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推进文化交流、文明互鉴,促进“心灵契合”,贯通思想、心理与心灵,引导我们从思想层面、表层意识向心灵深处延伸、精神高线攀升,从思想改造、意识塑造向心灵家园、精神大厦建造拓展,开启以心体道明德、进行精神建设、凝聚精神力量的新路径。

其三,揭示共产党人理想信仰的底层逻辑。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常说要修炼共产党人的‘心学’,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其中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求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报告对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信仰者、固本培元、锤炼党性、涵养浩然正气提出明确要求。报告指出,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而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中国大地牢牢扎根,共产党人的理想信仰之所以能深入亿万人民心中,正如报告深刻阐述的、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在于其与包括“心学”“心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高度契合性。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强调,增强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我们要以中华传统文化的心学、心文化厚植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文化根基,夯实共产党人理想信仰的底层逻辑。

总体而言,中国人传统信仰的底层逻辑是“闻道”“成道”、成圣成贤的“心性之学”及心学,而共产党人信仰的底层逻辑则是共产党人的“心学”。共产党人的“心学”架起共产主义崇高理想与大同梦想的心灵之桥,贯通马克思主义所追求的人类社会领域、经济领域的解放与传统心学从生命的精神层面揭示的人类身心领域的解放,进行马克思主义人学目标与中国传统圣贤人格的对话,筑牢共产党人“为大公”“守大义”“求大我”的心学基础,引导党员干部追求“我将无我”的精神境界,促进对理想信仰的虔诚执着与至信深厚。

努力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升华行大道、明大德、担大任、谋大同的境界与格局

“心学”贵在知行合一。读懂报告,深入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对共产党人“心学”的丰富和完善,是“知”;努力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是“行”。目标是在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中,提升新时代共产党人行大道、明大德、担大任、谋大同的境界与格局,汇聚上下一心、同心共圆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要不忘初心。修炼共产党人的“心学”,首先要修好初心使命之学,做到立根固本,筑牢信仰之基。对普通的党员干部,重在初心的唤醒,奉献及“利他心”的涵养,也是进行普遍的理想信仰再觉悟;对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则是共产主义信仰、世界大同的内源性自觉,天下事为自己“分内事”“本分事”的使命担当。报告从“三个务必”的高度赋予初心使命以新的时代内涵,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上的共产党人要行天下大道、担天下大任,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同时要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

要守好“人民的心”。修炼共产党人的“心学”,要修好守护民心之学。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是决定历史走势的最强大政治力量。报告再次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要求惠民生、暖民心,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要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党,因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党的根基和血脉在人民,要始终将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实事好事;要牢记“治国有常,利民为本”,坚持党的根本宗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涵养“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境界与情怀,时刻以百姓心为心,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要维护“核心”。修炼共产党人的心学,要修好维护“核心”之学。维护“核心”是人心所向、初心所系。“两个确立”是党在新时代取得的重大政治成果,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决定性因素,是党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我们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深入体悟习近平总书记以身许党许国的忠心、兴党强国的雄心、天下为公的公心、造福民生的仁心,从内心生起对领袖、核心的敬仰,明忠诚核心、坚强党性、造福人民、造福人类的“大德”,促进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入脑入心,努力与习近平总书记心心相印、同频共振,增强捍卫“两个确立”、落实“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我们坚信,只要党有坚强的核心,全党不忘记初心、守好人民的心,只要广大党员干部笃定“行大道、明大德、担大任、谋大同”的精神追求和使命担当,真正做到虔诚执着、至信至厚,就能万众一心,确保全党凝聚成一块坚硬的钢铁,我们的事业就无往而不胜,这是广大党员干部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的终极意义所在。

此文刊载于2023年1月16日《中国文化报》3版,作者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中国能建国企党建研究院院长)


来源:文旅中国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福建法治报社 - 福建闽社心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闽ICP备05007210号
公司地址:福州市鼓楼区中闽大厦B座12层 服务热线:0591-87870387 网址:www.fjmsx.com

智慧心理云平台

欢迎测评用户登录

看不到验证码?点击重新换一个!
登录则表示您同意遵守《服务协议》

立即注册 管理登录